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城市报记者 苗涵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0月23日   第 08 版)

  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奠定了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工作基调。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对相关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生态环保领域相关专家,就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解读。

  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加快步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概念和新提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新时代’的命题,而这应该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体会。”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贾卫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应该是新历史阶段的开端,是人类发展经过一个转折点,迈向新的征程的开始。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罗岳平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十九大报告,我感触最深的是党中央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他表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生活富裕,还包括了生态优美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美丽中国”理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作为新的执政理念,首次被纳入五年计划。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别,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往往经济发展了,生态环境却下降了。”罗岳平认为,建设美丽中国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治理污染,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让绿色发展扎根大家心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政治文明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央环保督察等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在行为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罗岳平表示,在“求温饱”向“要环保”的转型时期,群众的呼声也是重要驱动力。民心所向,使地方党委、政府主动治理污染,消除群众的心腹之患。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综合、持久的工作,并不是政府环保行政管理机构或生态管理机构一家的事。”贾卫列表示,要跳出技术层面的环境保护问题,从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予以考虑,改变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去解释生态文明的理念、用工业文明的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全社会、全体公民一起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罗岳平说:“生态建设的成效凝聚了共识,增强了干部群众信心和自觉性。铁腕治污,可能有阵痛,但一段时间以后,提高了当地的经济质量,环境问题也消失了,大家从中尝到了甜头,都支持绿色发展。这种转变是最有说服力的,真正使绿色发展扎根大家心中,更主动去践行。”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出台了众多的政策法规。

  2013年,为贯彻十八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从责、权、利,从源头、过程、后果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等方面,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此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生态环保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为我国落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贾卫列说,为贯彻出台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我国前后启动了3轮中央环保督察,向社会发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

  罗岳平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站位,客观分析本地的环境质量现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组织工农业生产。对过度开发的国土空间,要有勇气和智慧做产业方面的减法,提高经济发展与周围环境的适配度。

  同时,企业是污染减排的主力,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变得对环境友好。只要企业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与周围环境和谐,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就唱好了。社会组织和公众要积极参与到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中来,形成治理污染的合力,既有热心肠,也懂得如何发力,把劲用在关键节点上。

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十九大代表谈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