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砥砺奋进 崛起江淮

加快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新淮安

——访中共十九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0月23日   第 06 版)

  姚晓东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 贺敬华/摄

  盱眙“虾稻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周海军/摄

  淮安政务服务中心 姜舟伟/摄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我们要把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提出的‘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嘱托有机结合,加快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新淮安。”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期间,党代表、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彰显生态水城特色,以及推动阳光扶贫、交通枢纽建设、“放管服”等35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等方面,淮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改革兴业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是发展的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日前,记者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政务服务中心,1.23万平方米的服务大厅内人头攒动,往来办事的群众秩序井然地取号、排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这里早已成为“过去时”。据姚晓东介绍,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淮安市许可、初审以及服务事项由789项减少到422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由26.97个工作日减少至3.92个工作日。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市本级57个部门420多项许可、初审和服务事项集中入驻,设置窗口262个,进驻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近700名,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基本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

  “放管服改革,既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要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姚晓东说,而淮安优化服务的“乘法”则是101%服务和“店小二”精神叠加带来的优质服务。“101%”服务就是政府对投资者提出的合情合理要求,地方应做能做的做到100%满足,此外加的“1”就是多为企业提供一份贴心的服务和惊喜。

  近年来,淮安围绕101%服务品牌建设,已连续三年举办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活动围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民生项目“三重”,推动机关干部走进基层、走进企业,了解需求,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淮安还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当好服务百姓和企业的“店小二”,真正把工作做到企业和群众的心坎上。

  阳光扶贫

  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记者打开淮安“阳光扶贫”手机APP系统,选择任一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便可清晰了解结对双方的基本情况、帮扶过程、帮扶绩效……今年以来,淮安在江苏率先试点“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五个精准”,探索出了一条“阳光透明监管、精准扶贫脱贫”的新路子。

  10月13日,姚晓东在听取并观看了淮安市纪委关于“阳光扶贫”监管系统近期运行情况汇报及监管系统演示后指出,“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实现了“看得清、贯得通、管得住、扶得实”的阶段性成果。看得清就是让帮扶力量和帮扶对象都能在平台上清晰看到脱贫的轨迹、认可扶贫的成果,达到了一目了然、一教就会的程度;贯得通就是资金、数据上下贯通,相互印证,打通了工作渠道、工作力量和工作机制;管得住就是纪检监察部门可以随时清晰地掌握平台运行内容;扶得实就是把党的扶贫政策、各级扶贫资金、各方扶贫措施落到村、落到户、落到人,真扶贫,扶真贫。

  到目前,淮安市县乡村四级4.49万名帮扶责任人已深入到结对的9.03万户低收入农户家中,结对帮扶率、实地走访率、信息采集率均达到了100%。与之相应的是,依托“阳光扶贫”大数据精准识别,淮安累计核减不符合条件低收入户0.75万户2.4万人,新增符合条件低收入人口8221人。

  产业富民

  产业富民,一头连着创业,一头“挑着”就业。闻名全国的盱眙龙虾则是淮安推进产业富民的最亮眼品牌之一。目前,“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170亿元,关联产值超百亿元,盱眙县从事龙虾养殖、贩运、烹饪的超过10万人,造就百万“虾王”600多人、千万“龙虾巨富”30多人,对当地农民增收贡献度超过1/5。今年5月,江苏省公布首批25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盱眙龙虾小镇成功入选。

  姚晓东告诉记者,近年来,淮安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构建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空间格局。

  据悉,从富士康到达方电子、旺旺食品、敏实科技,“十二五”以来,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淮安,带来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的“无中生有”、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汽车产业快速崛起……今年,淮安实施220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4107亿元,同比增长13%。目前,德科码半导体芯片、臻鼎科技高阶线路板二期、中信华电子等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带来的将是淮安未来的半导体产业的兴起。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催化剂,对于提供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福祉也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2017年,淮安全力推进金融中心在内的51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352亿元,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据悉,现有国家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综合保税区、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等6个“国字号”平台,这些功能片区和金字招牌,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平台和重要支撑。淮安相继出台鼓励创新创业、引进高端人才的激励措施。淮安市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16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1人,省“双创”、“博士计划”等418人,市淮上英才培养对象137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为淮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

  生态优先

  “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沉。”淮安自古土肥水美、水韵悠悠,在这样一片生态宜人的土地上,如何突显优势、跨超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理念,”姚晓东说,我们大力培育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不断提高发展中的含金量与含绿量,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淮安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围绕里运河、大运河、淮河三条轴线,优化“城水相依、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的城市空间形态,彰显生态水城特色。与此同时,以大湖为片区,做好“旅游+”文章,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依托洪泽湖、白马湖片区,充分利用生态、文化和民俗等资源禀赋,做足“旅游+”文章,重点发展乡村游、养生游、全域游,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姚晓东告诉记者,近年来,淮安着力建立健全促进生态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突出鲜明的绿色发展导向,切实打通生态绿色发展的思想通道和制度通道,重点完善“四项机制”,即完善差别化考核评价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试点运行机制,力争在部分县区和乡镇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为江苏省提供更多“淮安样板”。

  共建共享

  “早上吃一碗淮安阳春面,中午就可以品尝前门大街上的北京烤鸭;下午还在淮安上班,晚上就可以到上海陆家嘴购物;下班后启程,夜幕降临时就能达到省城南京,说好的同学聚会定然不会迟到。这般生活畅想,对淮安市民来说绝不是梦。”姚晓东向记者描绘道,未来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实现从淮安出发到北京3个多小时,去上海2个多小时,往南京1个多小时的“321”出行时刻表。

  过去5年,一直是淮安交通短板的铁路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连淮扬镇、徐宿淮盐开建到宁淮城际正式启动前期工作,沂淮铁路完成工程可研招标,再到合淮铁路列为国家明年重点推进项目,淮安高铁建设正经历着一场飞跃式发展,五条铁路犹如五条游龙,交汇淮安形成“米”状格局,淮安将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城市,国家铁路干线城市。

  今年9月出台的《淮安市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2017-2030)》显示,未来三年来,中心城区共规划建设学校377所,其中幼儿园202所、小学86所、初级中学49所、高级中学23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特校3所。

  在着力增加可见财富的同时,淮安坚持把民享放在“大民生”发展中谋划,紧扣公共服务这个隐性财富,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环保等热点问题,全面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我们始终咬定一项目标,即与全省同步在2020年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在指标上体现高水平,在发展上体现新理念,而且要在范围上体现全覆盖,在民生上体现高品质。”姚晓东表示,积极地认识和适应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我们造福群众富裕百姓的能力,同时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服务均等,让淮安发展更平衡一些,更充分一些。

加快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新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