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十九大报告城市内容划重点

■中国城市报记者 孟航/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0月23日   第 03 版)

  沈湜/摄

  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54万亿元增长至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城镇化事业还将实现哪些飞跃,人民群众还将获得哪些民生“红包”,让我们从十九大报告中一探究竟。

  ·更协调的区域发展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更开放的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更融合的城乡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更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更均衡的发展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更健康的体魄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全面取消以药养医;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更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更清新的空气、更美丽的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十九大报告城市内容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