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绿色金融发展悖论亟待破局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9月18日   第 02 版)

  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后,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而金融在其中的支持作用尤为重要。绿色发展,不仅要从环境方面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推进深层次创新。绿色金融就是在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绿色发展与金融之间的联系。一方面,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在绿色发展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绿色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潜在的市场需求。金融业担负着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事业,填补绿色发展融资缺口的重任;绿色产业的整合、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也需要金融机构贡献智力资源,这是绿色金融大发展的基础。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新常态下践行绿色发展,绿色金融是可行的路径。然而冷静地看,今年以来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来自中央决策和部委推动,绿色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和能力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许多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对绿色金融的理念认识、产品开发能力和人才基础还相当薄弱,但环境污染却相当严重,或面临着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覆辙的潜在风险。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构建起较为完整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但绿色金融的市场体系和操作模式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绿色金融发展正面临日益增多的问题和挑战。总体来看,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体现在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主要是理念悖论、道德悖论和市场悖论。政府和市场的背离使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着市场失灵和监督失位的两个痛点,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导致绿色金融发展缺乏内生动力,金融资源期限错配导致绿色项目面临融资难现象长期存在,信贷资源错配与扭曲导致绿色金融发展缺乏效率,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市场机制建设滞后导致绿色金融发展创新不足,信息不对称导致绿色金融实践中的风险加大。

  绿色金融要推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入手,有效化解市场失灵和监督失位的问题。

  首先,要发挥好政府的能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应以政策激励与引导为手段、以建设为推手,强化政府对绿色金融市场的间接、直接融资机制建设,加快信息共享平台机制建设,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其次,从市场层面来说,要发挥好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的载体作用,主动对接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机构应转变经营理念,既要兼顾作为企业特性的盈利性目标,更要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公众利益,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对接绿色金融的发展;借鉴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考虑进一步探索设立绿色基金、债券、股权融资、信托,租赁,以及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信贷以外的融资产品。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说,应培植绿色投资者,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识,让居民成为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推手,充分利用投资者与居民消费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对此,一方面要加大对绿色金融理念和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投资者的环保责任心;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居民开展绿色消费,倒逼前端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步伐,特别是要发挥有责任的绿色投资者培植以及倡导居民绿色消费之间的联动效应,共同助力经济朝着“绿色化”转型。

绿色金融发展悖论亟待破局
发展特色小镇需要规划变革
产业转移不能随意“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