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9月11日 星期一

暗访京城“苍蝇馆”

无经营执照 无卫生许可证 无消防措施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刘蕾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9月11日   第 24 版)

  平房村“最干净”的麻辣烫店,环境脏乱差

  平房村头房大饼店紧靠垃圾场旁

  甜水园东街上与垃圾桶为伴的刀削面馆

  8月底,号称“餐饮服务之星”的海底捞被爆出卫生安全的丑闻,风波未过,又一餐饮巨头黄焖鸡也出事了。日前,江苏盐城一家为黄焖鸡米饭供货的作坊,被发现环境脏乱,出售劣质甚至假冒的鸡肉。

  一时间,食品安全、餐饮卫生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人们不禁要问,在食品安全大于天的当下,“舌尖上”竟如此不安全?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一些餐饮店,发现了后厨不开放、就餐环境不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苍蝇馆”菜品露天摆放

  食客仍络绎不绝

  不久前,北京市实行了“开墙打洞”专项治理行动,基本上解决了“苍蝇馆”临街占道等问题。然而,在一些较为隐蔽的路段,卫生、环境脏乱差的“苍蝇馆”还有一些。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朝阳区的甜水园东街。在这条狭长道路的两旁,随处可见摆在路边的破旧垃圾桶和破旧门脸儿的餐馆,不少外卖员正值守在一些店门口准备接单外送。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在周边美食排名靠前的麻辣烫店,映入眼帘的是不大的店面内摆着的几张油渍斑驳的桌子,餐馆的操作台虽为开放式,但煮锅就在收银机的旁边,操作人员也并未佩戴口罩和手套。

  正值初秋,天气有些热,屋子里苍蝇乱飞,而所有的涮品均摆放在一个毫无遮挡的冷藏柜中。当记者询问一旁的服务员菜品盛放在完全开放的环境下是否干净时,服务员说:“我们的菜都是当天的,店里客流量大,好多菜还是刚放上不久的。”记者发现,除了菜品没有遮挡物外,消费者用来盛放所选菜品的菜筐和夹子也都暴露在外。尽管如此,还没到饭点,小店里已经坐了不少顾客,而服务员也在对着外卖单子挑拣菜品。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靠近东五环路的平房村。据村里人介绍,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这个五环内的小村子,“房租便宜,物价便宜”是他们选择这里的原因。村子的进口处是一所堆满杂物的公厕,而在距公厕不远处便是沿着道路敞着门的刀削面、麻辣香锅、小炒馆子等。尽管,多数饭馆的门口脏水漫布,不少餐馆紧邻着垃圾堆,但每家餐馆中仍然还有不少食客。

  根据介绍,记者来到了一家还算干净的小火锅店。“来北京4年多,有时错过了单位食堂的饭点,就来这边对付一下。这个馆子相对干净些,至少不怎么闹肚子。”小孟是一位来自山东的“北漂”,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他所在的公司除了提供食堂外,还提供集体宿舍,“但是,宿舍里做饭不方便,这家店还算干净,价格也便宜,所以我们单位不少同事都在这儿吃。”

  眼前的小火锅店比之前的麻辣烫店铺更小一些,但菜品均摆放在密闭的冷藏柜中。用小孟的话来说,这些价廉的小餐馆们维系着像他这样的“北漂”的基本生活。当记者问他,是否会担心食品卫生等问题,小孟回答:“先得填饱肚子嘛。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帮我们这些收入略低的‘北漂’们在饮食上把把关。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物美价廉的餐馆。”

  写字楼的员工食堂多数无照经营

  街边“苍蝇馆”的卫生安全需要加强,写字楼的员工餐厅作为员工中午的必进之地,餐饮卫生也值得关注。

  通惠河南岸作为文创产业园,聚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由于时间和距离的原因,这些公司的大多数员工,中午就餐会选择在写字楼自带的员工餐厅内就餐。

  “我们这个写字楼下的餐厅承包人已经换了3拨。先不说每次换人的时候都得担心下家认不认之前存到饭卡里的钱,就餐饮卫生而言,也真是每况愈下。”何女士的公司就位于通惠河文创产业园的某写字楼里,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她讲起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愿去餐厅吃饭”的缘由。“某天中午,和几个同事去楼里的餐厅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发现我打的一份菜里居然有只蟑螂。介于同事们和我打的菜式不同,大家又都在吃着,我只是放下筷子,端了盘子去和窗口的服务员沟通。结果,服务员的态度非常冷淡,甚至和我说‘不就吃出来个虫子嘛,你自己家炒菜还有虫子呢。’”何女士愤怒又无奈地说:“好像是我在故意挑事儿一样,我吃到虫子还是我没有理了。”

  记者来到何小姐所在的办公楼,餐厅位于大楼的负一层,而餐厅的入口处旁边就是停车场,几辆车就停在餐厅的门前。餐厅里有十多个摊位,7家商户正在营业,其余几家则处在歇业中,据了解有2家已经搬走。

  据记者进一步了解,这些位于写字楼里的摊位多数是从写字楼招商处引进来的,几乎都为无照经营。因此,如何监管,找谁投诉成了解决午饭之余的难点。

  连锁餐饮厨房透明化

  能否保证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不少连锁餐饮业选择了将曾经的“闲人免进”的后厨改为“透明厨房”。餐饮企业的自我施压,在接受消费者的监督的同时,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既赢得信誉,也赚得利润。

  然而,厨房透明了,是不是就真的卫生、安全了?

  “有一次我去西北西贝莜面村想买2个黄馒头打包带回家,就在窗口等候。因为,他们的厨房是完全透明的,所以里面的操作都可以看的很清楚。一个女服务员在没有戴手套的情况下,手已经拿起了放在蒸屉里的馒头,可能是想起来没戴手套吧,她又把馒头放下,戴了手套重新装了一份。”刘女士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西贝的透明厨房让她在就餐时比较放心,但由于一些员工的个人行为和店里监管不严的情况,也会有些担忧。“不过,相比于看不到的后厨,透明一些的厨房还是安心点的。”她说。

  不过,要让所有餐饮企业都将自家的厨房开放示人,就目前来讲还存在一些障碍。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一些“独家绝活”很可能因开放厨房而被他人学了去,变成家常便饭,从而失去商业价值。

  据2017上半年中国餐饮业运行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餐饮总收入为18546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同比增长11.2%,而卫生问题成为了消费者在餐饮业中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应该如何把控?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有对餐饮企业厨房是否公开的相关规定,但行业内“透明厨房”似乎已经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从10月起,北京市将正式推出“北京阳光餐饮”APP,届时市民不仅用手机就能看到清清楚楚的“后厨直播”,还能对不卫生的行为评价和举报。“直播范围”涉及老字号、托幼食堂、学校食堂、养老食堂、普通餐厅、集中配送、单位食堂、中央厨房等。

  业内人士指出:“其实,餐饮企业不见得都必须开放厨房,这只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它能够保证达到‘厨房是干净的’的目的,并通过其他途径让人相信了这一点,就行了。如果做不到,那就别怪监管部门以‘补牢’的方式要求你开放厨房。”

暗访京城“苍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