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一座城市便利生活的,除了大商场、大超市,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清晨出门或者下班回家,许多人都有到“早市”或“晚市”逛逛的习惯,这既是生活,也是休闲。然而,市场里的小商贩们却没有这份闲适的心情,因为没有证照,他们总是提心吊胆地跟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不过,这样的尴尬很快就会成为历史。日前,《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正式公布,并将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变化,就是取消了对符合条件的小商小贩的证照要求——该《办法》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此外,《办法》还降低了对无证无照经营的处罚力度,取消了“没收工具”等规定,降低了罚款数额。这让人们感受到一个更为宽容的市场环境。
小商小贩的存在,不仅为城市带来了便利与活力,人们更能从他们身上触摸到一个城市的温情。事实上,在城市中无证无照经营的小商贩,大多是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他们自备工具、本钱不多,走街串巷、引车卖浆也不过图个养家糊口。正因为如此,有时城市管理执法中对无证无照经营者予以没收设备、工具这样的决定,不仅周围群众见了心中不落忍,而且在执法中也极易与小商小贩产生激烈冲突。放宽对创新营业行为及民生性营业行为的法律控制,包容百姓的“谋生性营业”,不只是民生考量,也让一个城市更有人情味。
但是,放开对小商小贩的证照要求、降低处罚力度,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而是要想清楚“管什么”和“怎么管”。
其实,降低老百姓做小生意的门槛,与维护市容市貌并不矛盾,最终解决卫生、环境等问题靠的是城市治理中的“绣花功夫”。比方说,每到夏季农民进城卖瓜就是许多城市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但近些年有的地方却想出了给农民发放“西瓜地图”的办法,标注出合理规划的销售点,既方便了农民卖瓜,又减轻了城市卫生的负担。像这样一举两得的“妙招”,在各地的探索实践中还有很多。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实现繁荣与市容的兼容,政府就应当从提高规划、管理能力等角度转变行政理念,而不是通过“一禁了之”来消灭问题。(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有删减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