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碎片化付费替代年卡制

精品连锁健身房正兴起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7月24日   第 15 版)

  图为顾客在三体云动健身中心运动

  霸占了健身市场多年的“年卡制”终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变得不再独霸一方。在经历了之前的O2O和“24小时自助健身”模式后,“碎片化付费”模式正成为健身行业的热潮。

  从被卡绑定到按次预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经受不住销售顾问的一再推销下,在健身房办了年卡,信誓旦旦地想着:“一年的年费如果每周来三次,每次算下来也不是很多钱。”然而,现实往往和理想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可能在去健身三到五次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健身卡就此尘封,“最后只能自己骗自己,就当没买过”。 

  当健身卡总是过期作废之后,传统健身房的“年卡预售”模式正遭遇危机——“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聪明了”。因此,新兴的精品健身工作室作为“碎片化付费”模式的代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按次预约。

  相较于传统健身房确保“低频高消”,新型健身房主打“高频低消”,二者商业模式迥异。新付费模式变革背后“暗潮涌动”,传统健身房“年卡模式”将宿命般解体,而这将推动中国健身行业“大变革”:大规模的精品连锁健身房,将是未来趋势。

  不久前,记者在微信公众号上成功预约了位于北京市朝外soho的超级猩猩全能店的课程,相较于传统的健身房,眼前的这间健身室占地面积要小一些,同时,健身器材也相对较少。

  “以前买的健身卡还要加钱报私教,但实际上在健身圈,教练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很多水平一般的教练只是用身材吸引顾客,并不十分专业,甚至有的观点和方法是错的。”参加过传统健身和新兴健身模式的徐女士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超级猩猩的预约并不复杂,而且取消也很方便,只要课程开始前6个小时取消就不扣费的模式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度更高,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

  以超级猩猩、三体云动等品牌为代表的精品工作室,其主打按次付费的精品团体课程,及按人按小时付费的自助健身服务,这种消费理念和经营模式的冲击,让传统健身房的“年卡预售”带来的“现金流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仪式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对用户而言,按次付费的健身房决策成本低,对于健身房来说,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打法,迎合了冲动消费的健身新用户,利用互联网健身房高频获客的优势,冲击着带有“原罪”的“年卡制”健身俱乐部。

  事实上,不办年卡、按次付费、拒绝推销、不开放加盟,用零售的方式来做健身房,是“超级猩猩”这一类健身公司区别于传统健身公司的最直观特点。

  按次或按月付费,要求极强的获客能力,并对健身房的留存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健身房主要面对增量用户,在健身房供给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大量规模化获客。碎片化付费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健身房“降本增效”的问题。

  “我们是在用零售的商业模式在做健身服务。”超级猩猩创始人、CEO马跃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自从2015年启动以来,该健身服务项目迅速成长,也在不断变化。不过,“零售”的思维一直没变,“它让健身变得容易,就像去了一趟便利店,你不用纠结要不要支出一大笔钱买年卡。”

  在马跃看来,传统的健身房并没有给消费者太多选择,更多地在鼓励健身者办理年卡。而年卡相当于囤积无数次健身消费产品,一旦办理年卡,就像喜欢的东西买了一堆,消费者反而不能好好珍惜。“但是当你每一次上课,都要完成一次单独的消费,选课、预订、付款,最后还要评价,其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仪式感,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盈利模式转变不代表“不赚钱”

  超级猩猩作为健身行业的“异类”,与传统健身房一次性投入相比,采取零售的商业模式,要冒很大的风险。没有了年卡和私教的盈利模式,学员缴纳的学费是它们的主要收入,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吸引用户持续进行消费。

  据相关数据,以超级猩猩东海店为例,这里平均每天有13节课,大约会有450名学员,平均每节课收费约70~80元,每天的学费收入超过3万元。“商业如果不赚钱,那么一定是做错了,这一点我一直坚信。”马跃指出。

  据媒体介绍,今年2月22日,超级猩猩完成5000万元B轮融资,由VentechChina领投,A轮投资方复星昆仲、动域资本跟投。2014年年中成立以来,超级猩猩先后获得来自PreAngle、动域资本、复星昆仲的三轮融资。除学员每节课的学费外,超级猩猩还会在近期推出周边产品,而这也将成盈利中重要的一环。

  零售健身将分割万亿健身市场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印发为,健身在国内已经逐步成了一种类“刚需”,除了为了自身健康,它还有社交属性,同时健身自身属性决定了它的频次不会太低,这给新型健身项目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前提。

  喜欢健身的人年龄大都在25~40岁、准中产家庭,这些人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的压力也很大,需要自我鼓励、气氛热烈的运动作为一种消费方式。

  从2015年开始伴随互联网经济发展起来,健身行业内出现了变革的先兆,一系列针对运动的健身平台出现,例如keep、小熊快跑、热练等等,“不过这种平台让用户对着手机、iPad或者电视练习,这种虚拟的接触和健身并不兼容,健身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以后来倒闭了很多。这反而成为市场的刚需。”业内人士分析。

  昂若资本创始人王磊在2015年就关注到超级猩猩的发展,“当时互联网经济蓬勃,新的东西层出不穷,投资非常活跃。”从投资的角度看,王磊认为超级猩猩突破年卡服务的惯性,改为按次收费,切中了消费者的需求。加之其调性符合都市的潮流,非常合适在国内大城市发展。

  尽管,分时分次收费的新型健身市场还刚刚起步,代表型品牌还不多,不过后续的玩家已经跃跃欲试。未来,碎片化收费、高频获客情况下,面临危机的传统健身俱乐部,将和连锁精品健身房和互联网自助健身房,分食万亿健身大市场。

精品连锁健身房正兴起
海口将升级健康城市试点
36种高价刚需药纳入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