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7月03日 星期一

山西非遗传承可“两条腿”走路

■郑娜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7月03日   第 15 版)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文化遗存博大厚重。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品类繁多、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凝聚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山西转型发展的瑰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已经建立起了四级名录体系。据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山西省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116项,项目保护单位168个,位列全国第三;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403项,项目保护单位达723个;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153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4010项。此外,山西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6人,已去世8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15人、市级传承人1855人、县级传承人3502人。

  6月15日,“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刚刚结束了公示,共有219个项目(包含扩展项目)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这些年,山西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诸多政策发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保护、传承、研究也趋于科学化、一体化。但是,仍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困境,传承人生活拮据。

  山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周振业也指出,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传承,没有交易就没有生产,没有欣赏就没有发展。这三句话不仅说明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也为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了解决方法。”

  那么,方法是什么?周振业直言不讳:“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产业化。”

  其实,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产业化”,也有业内人士持相反意见,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进行保护,“养在深闺”。

  但“身处工业4.0时代,传统手工业要想发展下去,走向市场是趋势。”周振业说道。“近两年,山西省工美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为晋酒、晋醋、晋药、晋艺、晋风、晋韵、晋味、晋茶等八大品牌,不仅加大了对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力度,还将全省工艺美术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发展,实施非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计划,逐步让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针对“养在深闺”的看法,周振业表示可以理解,并建议“可以两条腿走路”:其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尽可能全方位地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无法市场化、产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并且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其能够被检索、分解,以供后人借鉴、研究。其二,对于一些可以市场化、产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文化元素,进行文创开发。

  (作者系《发展导报》记者)

不敢称匠人,不肯抛匠心
资讯
山西非遗传承可“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