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7月03日 星期一

1997-2017, 香港电影精彩瞬间20年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7月03日   第 06 版)

  1997年

  这一年,香港诞生了《春光乍泄》《南海十三郎》《香港制造》等经典电影,令人回味无穷。

  1998年

  《风云雄霸天下》上映,刷新香港周末开画票房纪录,并登顶香港年度电影票房榜,它是香港电影人为了救市,学习好莱坞将高科技融入电影的产物,并因此引发了香港特效电影的风潮。

  1999年

  香港政府以1亿港元成立电影发展基金;周星驰用《喜剧之王》带给观众世纪末的感动;杜琪峰执导了《枪火》《暗战》《再见阿郎》3部作品,创下票房口碑双赢。

  2000年

  这一年的香港年度本土电影票房冠军被刘德华主演的爱情喜剧《孤男寡女》夺得,见证了刘德华票房号召力的上升和香港经济的回暖。

  2001年

  票房冠军《少林足球》比去年的《孤男寡女》多了2500多万港元,前10名基本上都比去年有所增长。刘德华又有三部作品(《瘦身男女》《全职杀手》《爱君如梦》)进入了本土票房的前十名,吸金能力超强。

  2002年

  这是属于《无间道》的一年,《无间道》的出现,无疑让香港电影人拾起了久违的自信。

  2003年

  这一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协议)的签订,让香港电影开始步入北上的转型期。

  2004年

  虽然周星驰的《功夫》在香港勇夺6128万港元票房,再次创造奇迹。

  2005年

  这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出100部最佳华语片,费穆的《小城之春》获得第一名。导演徐克和陈可辛开始北上,分别带来《七剑》和《如果·爱》两部作品。

  2006年

  香港年度本土电影票房前十名绝大部分被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片(《霍元甲》《宝贝计划》《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伤城》《龙虎门》《春田花花同学会》《天生一对》)占据。

  2007年

  陈可辛北上的第二部作品《投名状》表现亮眼。

  2008年

  吴宇森、 陈嘉上、李仁港……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开始北上,为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市场带来勃勃生机。

  2009年

  香港电影一百周年。相比席卷全球的史诗巨作《阿凡达》,这一年对于香港电影和整个华语电影来说都是相对平凡的一年,贺岁档上映的《十月围城》票房口碑都不错。

  2010年

  内地华语票房冠亚军《让子弹飞》和《唐山大地震》都是香港内地的合拍片;甄子丹凭借《叶问2》跻身最有票房号召力的香港演员之列;主打怀旧牌的《岁月神偷》激起了香港人的一代记忆。

  2011年

  2011年是香港电影金像奖30周年,作为一个局限于地区的奖项,虽然它还年轻,但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并逐渐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力。

  2012年

  许鞍华执导的《桃姐》在香港上映,主演叶德娴曾凭借该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后,在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中,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成为这一年港片中的亮色。

  2013年

  周星驰退居幕后,不再担任新片的主演;王家卫筹拍多年的《一代宗师》终于上映;得益于《激战》《扫毒》等大片的上映,香港本土电影票房开始逐年攀升。

  2014年

  徐克似乎开始找准了路子,他执导的红色题材大片《智取威虎山》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陈可辛则带来了一部完全没有香港气息的合拍片《亲爱的》。香港电影人的生存能力不可忽视。

  2015年

  甄子丹继续凭借《叶问3》制霸香港年度本土电影票房榜,内地年底电影票房冠军同样是香港内地联合制片的奇幻大片《捉妖记》,北上的香港电影人脚跟站得越来越稳。

  2016年

  这是香港电影人大获全胜的一年,不仅内地年度电影票房华语片前三(《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全被香港导演包揽,而且前十中超半数是由香港导演执导的。

  2017年

  香港电影因人而兴,哪里有香港电影人,哪里就有香港电影。如今,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积累而来的一大批香港电影人已成为华语电影的中流砥柱,而像曾国祥、许宏宇这样的年轻电影人也在快速成长。

香港电影 不再是一座“孤岛”
1997-2017, 香港电影精彩瞬间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