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以“四共同”为引领 实现传统村落建设“五性”

——福建省南靖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侧记

■苏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20 版)

  河坑土楼群

  鳞次栉比的——南欧土楼群

  俯瞰塔下

  田螺坑远眺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乡愁。当前,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传统村落却面临不断消失的窘况,为保住这个不可再生的资源,更好延续闽南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近年来,福建省南靖县以“四共同”(共同保护、共同挖掘、共同发展、共同监督)为引领,加强了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不仅进一步增强村民的保护意识,完善了保护发展规划,深入挖掘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的“五性”( 整体性、原味性、延续性、示范性、规范性),总结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南靖模式”。

  南靖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赖少文局长介绍说“南靖县是世界著名的土楼之乡,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境内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处;中国传统村落7个、省级传统村落1处”。赖局长强调“四共同”的核心在于调动百姓积极性,突出百姓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民参与的格局。

  共同保护

  提高规划保护意识和力度

  “人”是村落传统文化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村落文化的信奉、传承、创新者。为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建筑风貌及村落格局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延续,防止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日渐衰落,南靖县积极开展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保护规划中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历史传统建筑保护范围进行系统划定,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还进一步营造保护开发的氛围。目前,该县所有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具有保护意义的村庄都全部完成编制。同时加大对重点村落的保护力度。如该县塔下村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对古建筑古文物进行维修并聘请专人进行管护。截止目前已投入资金600万元。

  共同挖掘

  提升传统村落内涵和底蕴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人文文化要素,是为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近年来,该县一方面积极配合住建厅、省文化厅联合委托厦门大学开展历史建筑、特色建筑普查工作。根据普查成果,2017年2月通过县政府网站公布南靖县第一批历史建筑40处;另一方面,该县积极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发现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挖掘、培养当地人才为传统村落当讲解员,进一步加快文化内涵提升。同时加大文化建设,如完成塔下文化步行栈道建设何该村口孝文化牌坊与村民文化走廊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该县还将选择具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和较大的社会影响的新乡贤,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功能,从家族认同上升到乡土认同,再上升到国家认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家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建立自己的家族树、晒家规、家训和家风、口述祖先故事、写家族日志、拍家族微视频、线上祭祖、设立家族文化论坛和乡贤网络学堂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收藏、转发等各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每逢春节、清明节和祖先诞辰日,可组织家族举行各种祭祖活动,定时编修家谱,并在网上动态更新。

  共同发展

  增强百姓认同感和获得感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该县在进一步做好宣传,让社会各界对相应政策多一些理解的同时,还充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让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和自我管理,逐步增强百姓认同感和获得感。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积极组织申报,向上申请补助资金。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该县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各类申报工作:2013年书洋镇田螺坑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传统村落;2014年书洋镇河坑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塔下村成功申报省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村,获得相应的上级补助资金,为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2015年组织11个村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其中2016年书洋镇塔下村、石桥村、下版寮村、南欧村和奎洋镇上洋村入选全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并获得2017、2018年中央补助。组织申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将梅林镇、书洋镇塔下村、石桥村、河坑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推荐上报。另一方面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参与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该县积极引进有实力、有责任心的企业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拓宽保护资金投入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传统古民居的保护维修,并享有相应的合法权益。如塔下村引进了北京青莆公司以租赁的形式对该村闲置的古建筑进行原味原貌的修缮,设立高端民俗馆,设立以家训、家规为主的讲坛,这样不仅村民可以租金,同时还可以借助企业的品牌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在传统村落内道路硬化、拓宽和亮化工程;对传统村落进行环境整治、绿化与不协调建筑、广告拆除工程,做好绿化工作;在传统村落建设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设立垃圾收集点,购买大垃圾箱、配备保洁员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形成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对传统村落河道整治与拦河坝、护堤建设工程建设,美化村落环境,为百姓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该县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在传统建筑保护、道路交通、环境整治、文化提升、旅游配套设施等方面下功夫。如塔下村:完成大坝停车场建设和水尾停车场征地、赔青等前期工程;完成全村9套消防栓的设置,设置消防取水口,确保消防用水安全,在重要建筑及人员密集区配齐灭火器100多个。

  营造保护开发浓厚氛围。该县在保护开发传统村落中,始终突出以人为本保护理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对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传统村落的普查,摸清家底;把宣传传统村落保护意义、作用、方法等工作,与该县赶圩、下乡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努力在乡村营造人人参与保护传统村落的良好氛围;通过将传统村落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鼓励村民个人开办传统村落“家居旅游”, 积极建立村级旅游开发公司,让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得到实惠,让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共同监督

  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规范机制

  遵守乡规民约、做好日常监管工作,是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重点工作。近年来,该县建立和完善以领导集体、职能部门、专家团队、操作主体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组成的联合工作机构,对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统筹指导;在传统村落的改造中,积极引导当地的“土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进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因势利导,使之与古村古镇建筑风貌、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建立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管理系统,实时跟踪每个项目的实施信息,开通传统村落建设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和微信平台,接受公众对各类破坏行为的举报,不仅确保村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是可以进一步发挥村民参与保护开发的积极性。

  该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赖少文局长说,近年来,该县不断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方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做到传统村落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时进行,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他说,“保护好传统村落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他强调,“保护传统村落关键在于村落民众的“在场”和“文化自觉”,核心在于发挥典型村落的“领头羊”和“引阵雁”作用。”让典型引领和带动村落民众自觉珍惜传统村落,自觉保护传统村落,自觉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生产”,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的整体性、原味性、延续性、示范性、规范性,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以“四共同”为引领 实现传统村落建设“五性”
漳州:实现“三边三节点”与中心工作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