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特色小镇“2.0”:

要宜居更要宜业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19 版)

  在大城市病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伴随着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申报截止日期的日益临近,在翻番的审批数量面前,各地摩拳擦掌的竞争和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不断涌现,为这把新火再添新柴。

  特色小镇建设既要降温也要包容

  然而,特色小镇作为新创事物,在初生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在日前举办的“遇见中国特色小镇启动峰会”上表示,自2016年公布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之后,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出想象,出现了生搬硬套、脱离实际的问题,为此,他提出“特色小镇需要降温。”

  其实,在全国4万个乡级行政单位中,筛选出1000个特色小镇,比例并不大。更重要的是,特色小镇的建设将解决目前大城市面临的住房困难、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大城市病问题。如果小镇确实是有特色的,这个时候辅以适当的政策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三部委的认定,无疑是一种有质量的品牌背书。

  也正是为了获得认定,各地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重叠、交叉、重复现象频出,同质化非常严重。对此,刘志峰表示:“目前特色小镇大热,全国表示建设特色小镇的多达五六千个,有些部门提出要建200个特色小镇、2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些机构甚至提出要建一千个旅游小镇,五六百个文化小镇。”

  其实,在一系列的特色小镇建设名录中不难发现,大致可分为:有实体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小镇、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小镇、以旅游休闲度假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和特大城市郊区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居住小镇。而这其中,地方特色小镇以旅游小镇的数量最多。因此,今年住建部通知里特别规定,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推荐比例不超过1/3。

  如何能够规避同质化竞争?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看来,一方面,绝大多数特色小镇都是低成本,包括土地、劳动力、消费、管理、公共服务、信息获取等成本的低廉是普遍规律,“而产业会自动流向成本低的地方,这也符合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特色小镇的发展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的空间的选择,即产业聚集到这个空间带动人口聚集,或人口聚集带动产业聚集,而只有成本低的地方,才能形成人口的聚集效应。此外,绝大部分特色小镇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因此要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有容忍度。“一个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小镇,包括人的聚集、成本聚集,形成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李铁说。

  去地产化并非否定地产

  由于拥有强大的投资和整合资源能力,又面临调控、土地和转型压力,房企成为特色小镇的主导者之一。如果说上一轮房企进军特色小镇只是试水,如今部分实力型房企逐渐从地产化为驱动中走出,着手打造特色小镇的“2.0版本”。在这一升级版本中,多家大型房企在投融资及规划运营上设计了成体系的计划。

  对于房企纷纷“抢滩特色小镇”建设这一现象,李铁表示,应警惕特色小镇房地产化、产业简单复制、一窝蜂兴建等现象。大型房企现阶段常在地方实行产业兴镇,但是据了解,到三四线城市,通过招商引资或通过房地产进行补偿,这种模式只不过选择了更新的低成本操作来复制。“促进特色小镇发展,核心问题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政府包办。”

  早在今年5月26日,住建部发布关于第二批特色小镇推荐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了不得推荐“存在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镇规划未达到有关要求、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盲目建设,政府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项目或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建制镇”。

  这也就意味着过度地产化的特色小镇将被叫停,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进行的特色小镇建设将被拉回“产业立镇”的正途。

  对此,刘志峰也表示,要防止特色小镇房地产化。特色小镇不是新一轮跑马圈地盖房子,一旦房地产化就会背离初衷,拉高土地成本,带来不必要的小镇库存。尤其是一些规划未达标,脱离实际的特色小镇项目,现在下马比上马形成的浪费更为紧迫。

  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房地产的开发项目、不是圈地、盖房、销售招商,而是以小镇为平台,以特色文化和产业为引擎的产业运营平台。

  不过,多数专家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地产。小镇建设的商业模式一般涉及一级开发、二级开发、项目运营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需要房企参与,但要规划好产业、地产的比例。

  特色小镇要宜居宜业

  特色小镇有望成为未来人们宜居宜业的范本,不但有投资商、运营商、特色产业、房地产开发,还有原住民、生活热爱者、手工匠人,甚至包括地方政府、民间团体。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表示,特色小镇要有生活,不是一个房地产或产业园区的概念,既有我们能够支撑的产业,也有非常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特色小镇才是有人气的、可持续的。

  特色小镇还应有文化内涵。针对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组织发育滞后、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方式薄弱、人们公共生活意识的缺失等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提倡,希望用社区治理再造中国公共文明。

  刘志峰认为,小镇要缩小贫富差距,让收入不动的家庭都能享受到良好和平等的社会服务,让城市目前还实现不了的人与人的包容关系贴得更近,更能融合发展。

  国开东方城镇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军认为,特色小镇的成败,在于土地、人口、产业、资本这四大因素能不能很好的处理好。

要宜居更要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