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张国宝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12 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离不开轨道交通装备的国产化。   

  1995年,全国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只有三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运营的轨道交通总里程70公里。北京有两条,一条是沿长安街地下的一号线,开始建成时叫复八线(复兴门至八王坟),后来不断向东西两端延伸;另一条是沿二环路地下的环线,又叫二号线,长23.1公里。两条线总长42公里。天津市只有一条1970年开工建设,1976年1月10日投入运营的地铁,运营里程7.4公里。上海地铁一号线于1990年1月19日开工建设,1993年5月28日投入运行。在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城市建设地铁最初目的都是为了战备。

  不过,当时世界上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超过300公里的已经有五个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和东京。我国70公里和一个城市300公里简直没法比,因此,当时的我根本想不到全国现在有4152公里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全国省会城市除拉萨外都已运行或在建轨道交通项目。

  20年跃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6年底,我国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达到30个,运行总里程4152.8公里。其中,上海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总长达到617公里,己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营轨道交通线路最长的城市。北京运营了554公里,广州运营了308公里,都进入了世界运营轨道交通最大的城市行列。全国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已经达到48个,在建线路5636公里。到2020年,全国城轨运营里程有可能接近1万公里。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1863年在伦敦建设的,总长只有4.8公里。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地铁是北京1号线,于1965年开始建设,1971年正式投入运行,比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整整晚了102年。但是,中国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不仅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总长度上跃居世界第一,而且无论是在施工技术还是装备方面也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国产化,技术先进性居于世界前列,开始输出轨道交通装备。

  落实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

  发展轨道交通最艰巨的工作是落实设备国产化工作。在1995年之前,我国地铁车辆基本上只是靠长春客车厂一家生产,北京、天津的地铁车辆此前都是长春客车厂生产的。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太大。改革开放后,长春客车厂和德国阿德川斯公司、青岛四方与庞巴迪都搞过合资厂,但外商看中的是中国市场,并不真想把技术拿来。当时,我主张轨道交通车辆的国产化要依托现有的铁路机车车辆厂,不铺新摊子,防止重复建设和地方保护主义,争取能做到全国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但是,一些有较多轨道交通规划线路的大城市看好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市场潜力,强烈希望在本市建轨通交通车辆生产厂。最典型的是北京。北京是中国最早有地铁的,也是今后轨道交通设备市场最大的城市,已经建有地铁车辆修理厂,北京市希望在车辆修理厂的基础上发展为地铁车辆生产厂。此前北京地铁都是用长春客车厂生产的车辆。而我担心一旦北京市建设了地铁车辆生产厂,北京市地铁所需的车辆就会因地方保护主义优先考虑用本市生产的产品,把全国统一、有序的大市场割裂,而且失去了竞争。为此,在1993年前兼任国家计委主任的邹家华副总理就开会进行过协调。最后,邹家华副总理裁决由长春客车厂拿出50节地铁车辆在北京的地铁修理厂总装,但总算打消了北京市想建地铁车辆生产厂的念头。

  和北京市一样,想在本市建轨道交通车辆厂的城市还有上海、广州、大连等。上海的蒋以任常务副市长带着上海大电器的领导多次找我,希望同意依托上海发电设备制造集团与德国西门子合作制造轨道交通设备。上海的考虑是上海是今后发展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城市,有这样一个市场当然希望上海自己来生产。而我的考虑是全国已有长春客车厂、青岛四方、株洲机车车辆厂、浦镇机车车辆厂等多家生产铁路机车车辆的企业,能力已经不小,应该依托这些车辆厂来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不要另起炉灶,将来造成能力过剩。不要重蹈汽车行业遍地开花、重复建设,造成几乎全国每个省都有汽车厂的局面。另外,如果每个要建轨道交通的大城市都以本地有市场为由,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话,那么今后必然是地方保护主义。北京、上海、广州各个主要城市都用自己城市生产的车辆,别的车辆厂产品进不来,自己的产品也进不到别人的市场去,失去了竞争。自己城市的需求市场再大,也毕竟只是一个城市,难于支撑一个生产厂家的产量所需要的市场规模,生产厂家的规模经济也上不去。欧洲、美国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他们在地铁发展高潮时,各国都搞了轨道交通车辆生产企业,像欧洲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还有西班牙等国,现在高潮期过了,生产能力过剩,企业亏损,面临兼并重组去产能,有的已经破产关闭,我们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

  此外,上海的附近就有浦镇机车车辆厂,这是一个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就有的老企业。当时还没有长江大桥,京沪铁路在南京长江被隔成两段,长江以北叫津浦路,浦就是南京长江北岸的浦镇。所以浦镇作为重要的铁路站点,建有浦镇机车车辆厂,也曾有不少外国专家在此工作,是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在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下发后,我们已经把浦镇机车车辆厂作为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厂,正在与法国阿尔斯通进行技术合作。所以上海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再去建设一个生产企业。完全可以用浦镇机车车辆厂的产品。我说服上海市的同志,希望他们不要再建轨道交通车辆厂了,与近在咫尺的浦镇机车车辆厂合作,上海制造业基础雄厚,凡是上海已有企业有能力为轨道交通车辆配套的零部件厂,例如车辆空调等,尽量用上海的产品。上海的同志还是顾全大局,听中央意见的,没有再坚持上车辆厂,上海后来建设的明珠线就使用了浦镇机车车辆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合作的产品。

  广州当时也想依托铁路机车修理厂建设轨道交通生产厂,时任市长林树森找我,我也以同样的理由说服他,他曾任广东省计划委员会主任,他对经济全局的思维非常理解,很快放弃了在广州建轨道交通车辆厂的打算,转而积极支持国产化,采用了长春客车厂生产的地铁车辆。广州率先将直线电机作为推进动力应用于地铁车辆,后来广州地铁还率先实现了全封闭的地铁站台,提高了安全性。

  经过一番艰苦的工作,终于说服了各城市,在全国确定了长春客车厂、青岛四方、株洲机车车辆厂和浦镇机车车辆厂四个地铁车辆生产厂,在我任内一直维持了这一格局。这样做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到底对不对?肯定会有不同看法。但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上没有像汽车产业一样出现遍地开花,产能过剩等问题,就已经能说明计划经济的布局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优越性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领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落实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除车辆外,还有许多关健的零部件。比较突出的有信号系统,这是我国产业技术的薄弱环节,早期地铁的信号系统均是从国外进口。在作国产化规划开始时,我们想利用电子工业系统的优势研究机构和企业,眼光基本上还是盯着国有企业,结合南京建设地铁,我们选择电子部14所为南京地铁配套信号系统。现在信号系统已经能够国产化,北方交通大学的北京交控和卡斯科,铁道部的通号公司都生产出了国产的地铁信号系统。

  地铁车辆的车体已从过去的碳钢变为不锈钢车体和挤压蜂窝状铝型材,这种车体此前我国没有生产过,开始我们也是盯着国有央企来实现国产化,选择最有实力的西南铝加工厂研发,给予扶持,但国有央企最终还是没有竞争过崛起的民企,现在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忠旺控股有限公司、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明泰铝业有限公司、中铝-萨帕特种铝型材(重庆)有限公司等都能提供挤压车体铝型材了。

  轨道交通设备的其他零部件我们都安排了国产化方案。车用空调,现在上海的法维来;车门,南京的康尼公司等都成为了主要的供应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0%,变进口为出口,成本价格降低了几乎一半,加上施工机具、技术的进步,地铁的造价也降低了近一半,这使得更多的城市和大规模建设地铁成为可能。

  在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大多数地方的认可和支持,这是国产化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因素。中国加入WTO后,有些人不敢提国产化了,怕有违WTO的规则。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原有一个负责核稿的副主任,看见文件中有“国产化”字样的都改为“本地化”。我对他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嘛!翻译成英文都是“localization ”。我在考察纽约地铁和加拿大庞巴迪时了解到,美国已经没有生产地铁车辆的工厂了,所需车辆主要从加拿大庞巴迪进口,但庞巴迪公司告诉我,美国有个法律叫作“buy America "(买美国),直截了当要求在美国的生产成份要占到80%,我当即要求庞巴迪公司给我复印了一份该法律文本带了回来。1999年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包叙定同志调任重庆市市长,当时重庆正在筹建第一条城轨交通,根据重庆山城的特点,他们选择单轨列车方案,当时我们国家尚未有单轨轨道交通,日本东京从市内到羽田机场有一条单轨线路,我担心首次采用单轨技术,全套装备又会进口国外的,所以在包叙定市长赴任前我对他的临别赠言竟是谈了我的担心,希望他到任重庆市长后坚持国产化的路线。他表示他曾是机械工业部部长,搞国产化是他的任务,他会贯彻国产化的方针,尽可能采用国产装备。现在包叙定同志担任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

  发展轨道交通事业的经验

  回顾20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让人振奋,引以自豪,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发挥市场机制竞争的作用,有正确的规划和政策,并坚决贯彻之。现在有人在讨论要不要产业政策。还是一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0年来,我们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已经说明,过去我们的做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再正确,不能取得成效,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知易行难,与其纸上谈兵不如付诸实践。

  第二,重大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眼光不能只看眼前,要有长远的规划。我记得在讨论北京市从崇文门到北边的立水桥这条南北走向的地铁时,开始时为了省钱,想在北三环就露出地面,三环以外是地面的轻轨。而我希望从长远看问题,尽可能在地下走,为今后地面发展留出空间。后来折中在北四环露出地面。现在回顾,如果当初在北三环就露出地面变成轻轨会是怎样?同样,广州市在建设通往南沙新开发区轨道交通时,林树森书记说过,全部建成地下的地铁,为今后地面发展留出空间最好,但是因为资金还是在地面建了轻轨。

  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给我们一个启示,城市轨道交通能做到的其他领域也同样能做到。现在高铁、船舶、通讯设备等等和城市轨道交通一样都已经站在世界的先进行列,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行业脱颖而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绝不是梦想。

  (作者系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