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北京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未来建成区八成面积将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

■中国城市报记者 孟航 乔妙妙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26日   第 01 版)

  上周,北京市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一次降雨。全城预警、提前部署、充分准备,此次北京能从容、平稳地应对暴雨,得益于近年来在雨洪管理方面的不懈努力。

  2016年初,北京入选了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其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增加储水空间,将雨水留下来。这就不得不提到北京最大的“吸水海绵”——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

  西郊砂石坑力促雨水回补

  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是北京规划的多层次存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前,在西蓄工程管理处工程科科长杨连生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的“主战场”——阜石路砂石坑。

  这个占地1000亩、深达30米的“大坑”源于上世纪持续40年的砂石开采。名为“坑”,但这里更像是一个绿色“盆地”。盆底是雨水积蓄而成的深约5米的湖泊。记者沿环湖路慢行,看到四面护坡绿植覆盖,鲜花盛开。小桥步道、如茵绿草、水清天蓝,作为水利工程的阜石路砂石坑俨然成为了一座水景公园,然而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西蓄工程最多可装700万立方米的雨洪。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旦京城遭遇暴雨天气,京西地区27平方公里所产生的雨水,都能被砂石坑悉数 “喝”掉。“去年‘7·20’北京特大暴雨时,西郊砂石坑一天就蓄水280万方,如果这些水流进市中心,西三和西四环可能就会汪洋一片。”杨连生对记者感慨道。

  在砂石坑积蓄的雨洪,最终将通过控渗,有计划地由西向东慢速回补地下水。

  地下水是北京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占全市供水量的近一半。但目前,北京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这会威胁北京城市的供水安全,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意义重大。“阜石路砂石坑是给北京地下水回补的最重要的地方,规模也最大。” 杨连生说。 

  从山区到小区处处吸水

  西蓄工程只是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提起海绵城市,老百姓最关心的往往是“城市看海”。

  “但内涝只是海绵城市的一个方面,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以及水安全都应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北京是一座大型缺水城市。根据水利部调查统计,近10年来,北京以年均不足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每年超采的量就达到了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虽有缓解,但首都仍面临极大的用水压力。

  要把北京建设成“海绵”,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将极大缓解北京的“干渴”状况。为实现这个目标,北京市正在积极行动。

  水利部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力。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2016年,北京新建雨水利用设施120处,全市累计收集雨水6000多万立方米;利用南水北调水向密怀顺水源地和城市河湖重要水系累计补水3.5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0.52米。

  目前,北京的新旧小区也能成为一块“海绵”。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表示,新建小区将全部按照最新地方标准控制,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中,也将雨水控制利用列入,并将进行重点考核。据悉,北京的小区雨水调蓄设施就至少有6000个。

  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高新科技被应用于雨水收集之中。记者在海淀万泉河桥西北角、中关村展示中心门前就发现了这样一片草坪,表面上看没有任何不同,殊不知在草地之下藏着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深约4米的“隐形水库”。记者了解到,这个容积达7000立方米的巨型蓄水系统由800口六边形渗水井组合排列而成,不仅可以消除地面的积水内涝,还能利用渗水井实现污水的物理净化,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替代自来水冲洗厕所、周边绿化用水和海淀公园景观湖补水。

  多部门协作建设海绵城市

  近20年来,北京市在水土保持、河洪调蓄、节水净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为海绵城市的系统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建设宜居生态海绵城市的道路上,北京砥砺前行。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之间联合协作才能提高建设效率。

  目前,阜石路砂石坑已全面竣工,但尚未对外界开放。杨连生对记者解释说,西蓄工程是按照水利标准来建设的,很多安全措施尚未完善,暂不具备公园开放条件,特别是在汛期。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孤立的,部分工程项目亦可成为“亲民”的城市基础设施。阜石路砂石坑要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价值,需要北京园林绿化、交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进。

  目前,北京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北京已经划定了通州、延庆为海绵城市

  试点区域,其中通州将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将结合世园会,推进山前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将会带来更多惊喜。

  根据北京市的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80%的面积能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场雨的降雨量不超过19.4毫米,北京这块“大海绵”将直接消纳这场降雨。

北京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