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上海一“优秀历史建筑”被私拆 说明了什么?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19日   第 28 版)

  近日,一则“上海市一幢优秀历史建筑遭遇毁灭性拆除”的新闻“刷屏”似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引起广泛热议。这幢建筑正是2015年上海的单价楼王,以8380万元成交价被卖出的巨鹿路888号老洋房。

  才两年的时间,当巨鹿路888号再一次成为“热搜”时,却是以一种近乎于惨烈的方式。据网络上流传的一些现场照片来看,这栋历史建筑早已从老式砖混结构,变成了一个“钢筋架子状”的怪物,建筑原本的样貌荡然无存。这幢房屋的业主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抨击和政府的严肃处理。

  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改建自己斥重金购入的房屋私产,难道不行吗?据上海市静安区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巨鹿路888号是上海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之一,保护类别为“四类”,即建筑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内部允许改变。而且,在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时,房屋购买人签署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承诺书》。《承诺书》中明确:受让人在使用和日常养护中要爱护优秀历史建筑,不得擅自改动建筑的使用功能。但是,房屋业主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对房屋主体进行了拆除重建。因此,业主的行为不仅仅是拆除自家建筑那么简单,他损毁的是历史、是风貌。这种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行为,真的是有钱就能任性吗?

  巨鹿路洋房到底是什么? 

  上海的巨鹿路紧临淮海路、陕西南路等地,是一个既有历史感,又有商业气息,还颇具时尚感的商业圈。这其中,有很多民居都是老式的西洋风格建筑,充满风情。巨鹿路12幢洋房,就是这片区域的典型,可以称得上是曾经上海滩的经典。

  在距离巨鹿路888号不远处的巨鹿路868号门上,可以看到一块书写着“优秀历史建筑”的标示牌。标示牌显示,从巨鹿路868号到892号的12幢英式花园住宅,为1930年建造,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在199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优秀历史建筑”。

  据历史照片和手稿等记载,巨鹿路洋房的设计者是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匈牙利人拉斯洛·邬达克。其实,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超过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包括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其中有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置身如此显赫的“建筑家谱”之中,这栋巨鹿路888号老洋房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事实上,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并不止巨鹿路上的这12幢洋房。据了解,上海各区,前前后后,一共公布了5批“优秀历史建筑”,总数达1058处,这些都代表着上海的历史。除此之外,《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修订工作也已经启动,各类保留建筑将被赋予法律身份,各级政府、产权人、使用人对保护保留建筑的责权也将被明确。

  随后,在2017年上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上,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住建委主任顾金山表示,“此次历史保护建筑被拆事件,值得我们举一反三,深入研究管理中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强化社会传承历史文脉的意识。”

  “被列入保护的历史建筑一定是不可拆除的”,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指出,“未来历史建筑保护的程序还将细节化。针对每一处列入保护的建筑,管理部门会根据建筑特点,向业主提供一套基本保护要求,比如建筑的外立面、空间布局、特色细节、房屋结构上哪些可以动,哪些不可以动。业主根据基本保护要求再制定详尽的修缮方案,报给管理部门审批”。

  监管总是“后知后觉”原因何在? 

  在媒体高度聚焦下,6月8日晚间,上海市静安区通过官方微博表示,对于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违规拆除一事,静安区相关部门已经组成专项工作小组,业主王女士现已承认违法事实和行为,愿意配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尽快恢复房屋原貌。对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虽然事后的这种追责和处罚,对于已经被严重损毁的巨鹿路888号来说,已经为时已晚,但是对于上海市其他历史建筑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安全来说,仍然值得我们关切。

  该事件发生时,正值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在静安区调研。谈到历史风貌保护,韩正指出:“历史风貌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必须下大力气精心保护、用心留存,对破坏历史建筑的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巨鹿路888号的“遇害”,并非瞬间发生,是有一段过程的。人们不禁要问到:“这一段时间里,监管部门做了什么?有没有监管到位?”

  为此,静安区房管局局长洪海明给出的解释是,要对违拆启动执法程序,必须找到业主。因为施工方不配合,房管部门通过房地产交易中心调取了产权人信息,但电话打过去却是一家公司电话。一番周折之后,才在6月2日联系到产权人代表王女士,并在第一时间内通告对方,作出了相关处理。

  然而,据记者了解,早在3月31日,就有群众举报,巨鹿路888号违法搭建,街道城管中队上门查勘,并未发现破坏。“其实,这并不能说明城管没有责任,接到这类举报,即使没有发现问题,也应该进行备案并告知相关责任部门,以便之后进一步跟进”,上海市石库门研究中心专家娄承浩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这类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监管,上海市都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应该依法、依规地进行日常关注、巡查,并不仅仅是在产权转移时与业主签订《承诺书》就可以的,一纸文书并不能和监管到位划等号”。

  事实上,上海市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上一直是做得不错的。娄承浩向记者介绍,“为保护历史,上海各区一共设立了44个历史风貌保护区,将与其相关的各个部门都统一起来,明确保护责任,强化规划管理,如遇问题,第一时间启动处理机制,多方联动”。

  不过,巨鹿路888号事件“后知后觉”的监管,也折射出了当前保护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有关部门仍然存在失察、失责、失职的行为。“后知后觉”后再“雷霆出击”,虽然有用,但仍比不上“防患于未然”,毕竟像历史建筑这些不可移动文物,被破坏了就无法复原了。

  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护? 

  据悉,毁坏历史建筑,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根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规定,对擅自拆除优秀历史建筑的,由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或者区、县房屋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状,并可以处该优秀历史建筑重置价三到五倍的罚款。

  然而,这样的惩戒是否足够,恐怕是很多人担心的。一方面,“恢复原状”能“恢复”到何种状态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这样的罚款额度,能对“不差钱”的违法者起到震慑作用吗?据一位从事文物保护的业内人士介绍,原先的工艺现在已经很难达到,基本不可能造出一模一样的了,即使能“复原”,也只能说是“造假”文物。换言之,巨鹿路888号已经完全消失了。

  在这一沉痛的现实面前,人们会反思:这类事件难道不能避免吗?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护?

  其实,国外很多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措施是值得借鉴的。比如,英国,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一个名为“英格兰遗产”的组织,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登记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使其对古建筑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在日本,政府专门制定了《古都保存法》,确定了如何指定“历史性风土地区”、限制地区内的开发补偿等,千年古都京都市还将保护文化遗产列入市民宪章,将继承文化遗产作为重要使命。

  谈及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燕海鸣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历史建筑的完好保留并非偶然,它有赖于认识的整体提升和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其中”。

  那被保护的历史建筑该如何利用呢?据了解,国家文物局2017年1月公布了《古建筑开放导则(征求意见版)》,其中明确指出:原功能已不完全适于古建筑现状的,可部分保留原功能,同时赋予新功能。燕海鸣认为,“其实,这种古建筑使用权的流转,对其发展有一定的益处,毕竟政府无法把所有的文物建筑都大包大揽,这样的产权置换可以将这些历史建筑置于更好的经济环境下,但是关键问题在于,无论是谁所有,都必须遵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上海一“优秀历史建筑”被私拆 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