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京开幕

环保创新打造支柱产业

■中国城市报记者 乔妙妙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19日   第 16 版)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乔妙妙/摄

  2016年中国环保收入约1.15万亿元,其中环境服务业收入约6100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53%。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向来是产业发展兴衰的晴雨表,这组来自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测算的数据,预示着中国环保产业日趋成熟。

  6月13日,由环保部、工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当天,2017年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作为本次展览会的主论坛,成为中国与国外环保产业合作交流的重要舞台。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对记者表示,随着当前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肩负打造新兴支柱产业的重任。

  生产方式绿色化

  2016年我国能源总消费量是43.6亿吨标准煤,而工业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70%左右,工业消耗的水资源是160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的1/4左右。2014年进口的原油3.8亿吨,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因此,建立投入低、消耗低、产出高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处长郭庭政对记者表示,工业为全社会提供产品消费的原料,而工业的绿色发展是一非常重要的环节。

  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就把绿色发展作为工业重要发展方向,并全面部署推进绿色制造,提出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15年要下降22%,规模以上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7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3.5亿吨,绿色制造产值达到十万亿,建立百家示范园区,千家示范工厂。

  “工信部发布‘十三五’发展绿色规划,以公开透明的机制和体系为基础,推动开发绿色产品,建立绿色工程和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郭庭政还透露,中国首批绿色工厂示范名单将对外公布,绿色制造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中国燃煤电厂节能减排有望成国际标准

  “十三五”环保产业开局良好,尤其在除尘、烟气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已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产供给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环保产业逐步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易斌告诉记者,通过对环保技术的持续改进,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工程造价,从最初的每千瓦3000至4000元,降至每千瓦不到200元。

  据悉,环保部正在京津冀地区“2+26”个城市建设遥感监测网络,在这些城市的主要交通要点安装十台左右的固定遥感监测设备,重点筛选柴油货车和高排放的汽油车。

  与此同时,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环保部印发《高污染燃料目录》,将石油焦、油页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等燃料纳入管控范围。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说,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环保要求也不断提高,对提供环境服务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发,中国企业环保技术不断提高,掌握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向记者透露,我国燃煤电厂节能减排的相关标准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将极大促进我国民电制造业相关产业“走出去”,同时也加快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俄罗斯在华首秀

  伴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在“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不少国外环保业界将目光投向中国。俄罗斯第一次组团参加本次展览会。

  自1986年,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已举办了15届,已成为中国环保领域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国际环保展览会,在加强中美、中印、中加等国际合作扮演着重要角色。

  樊元生指出,三十年风雨兼程,中国国际环保展纪录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迈出的每一个脚印,纪录中国环保产业由弱到强,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的脚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处于转型期,市场和技术需求对各国来讲是重大的机遇。”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向记者表示,政府在致力于提供区域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的同时,也为环保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铺路站台,为企业的难点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市场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环境标准高,为中国企业环保技术转移和产业合作提供良好机遇。

  据介绍,中国将建设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投资的环境和信息。同时,通过生态环保交流合作,为企业建立沟通的渠道。

环保创新打造支柱产业
资讯
九机构搭建“一带一路” 绿色供应链合作平台
垃圾跨界清运有规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