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统计数据将人们的视线再次引向了城镇化率这项指标。
数据指出,我国有13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7.35%。北京、天津、上海的城镇化率都超过了80%,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与之相对,有1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低于57.35%的全国平均水平,且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处于什么水平?为了向发达国家看齐,需要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
6月2日,第十九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主要活动之一、第三次中欧创新合作对话在布鲁塞尔举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在会上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好比一辆火车,启动可能很难很慢,但一旦成功加速,就会成为带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发展 建合作之桥
众所周知,当前中欧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欧洲时公开指出,“中国和欧盟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进程,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双方要加强在宏观经济、公共政策、区域发展、农村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对话和合作,尊重双方的改革道路,借鉴双方的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
在杨保军看来,欧洲与中国虽然相隔万里,但自古以来都有密切的交往。两地都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元的文化,也都面临民族问题纵横交织、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挑战。因此,以东西互鉴的新模式共同携手是应对城镇化中各种难题的应有之义。
事实证明,无论是已有数百年城镇化历史的欧洲,还是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杨保军认为,城市是创新的主体,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在城市中不断涌现。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需要通过创新提升发展;并且只要措施得当,也都能成为吸引人、培养人、陶冶人的适宜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项目是中国科技部和欧盟科研与创新总司建立科研与创新联合资助机制达成共识后,开展的中欧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平台以节能城市、文化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为主题,建立示范性项目,为中欧产学研一体化寻找创新合作模式,为政府提供决策和管理支撑。
以人为本 彰显生态文明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全球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每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中,都会对中国35个大城市进行评估。
根据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收入等指标的评估,中国所有35个城市在人类发展方面的排名靠前,但是在环境绩效方面表现不佳。
“农业文明让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文明让城市主宰了世界,生态文明让城市造福于世界。”杨保军建议,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要充分吸收古人将城市与山水和谐交融的营城理念,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自然为美,贯彻低影响开发原则,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留给大众;实现绿色低碳、循环永续的发展,要“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
杨保军强调,建设宜居家园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更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怀。中国人的人居环境观放大而为天下,凝缩而为家园,纳天地于怀,笼精华于身,达致“溪山潇洒入吾庐”的意境。
“当前,中国正在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力争让城市也能成为‘诗意栖居’的天堂,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杨保军说。
据悉,在当日会上,在科技部部长万纲和卡洛斯·莫达斯委员的共同见证下,杨保军与欧洲城市联合计划理事会英戈尔夫·舍德勒主席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通过联合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在城市与区域创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等领域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