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技术进步: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动态平衡的关键

评王双《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白明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05日   第 27 版)

  工业革命带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迅猛的资源消耗。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在促使生产资源全面配置的同时,也暴露了全球性资源危机。“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资源约束已上升为制约各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如何实现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平衡,成为世界各国理论和实践研究者、决策者普遍重视的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自新古典理论关注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路径的选择依始,资源问题日渐成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古典理论推翻了将技术进步看成是外生变量的增长理论,提出技术内生化理论,即对资源的研究集中于资源对增长的贡献,以及技术创新如何克服资源短缺等方面,将技术进步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纳入分析中,揭示了技术进步内生化下增长路径的不同特性。这一开创性贡献为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分析工具。全球范围内,经过几代经济学人的研究发展,新增长模型的分析框架不断成熟,资源影响增长的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逐渐清晰。但如何更为准确地描述增长现象,使得理论模型对现实的模拟更为接近,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鼓励着学者们对更符合现实的模型进行理论探索。王双副研究员的著作《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全书科学严谨地论证了技术进步是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动态平衡的关键。

  《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中,王双提出,考察加入不可再生资源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机制,能够进一步揭示不可再生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发现资源约束下的技术进步路径,以技术进步缓解资源短缺带来的增长乏力问题,为持续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全书主体以数量经济学研究为主,把问题具体化为资源约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三者关系的考量。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资源与技术进步的文献,选择了最为折中的模型分析框架,并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解出最优增长路径和均衡增长路径,揭示出资源与经济增长间内在的深层次关系,同时对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对资源约束下技术进步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之后,作者又运用随机前沿技术方法分析了全球及中国区域的经验数据,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其理论研究结论。

  模型推导是《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书的主要亮点。王双在Scholz和Zieme(1999)四部门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不可再生资源增长模型,并推导了资源约束下均衡增长路径的可能性及其性质。书中她提出,首先,在最优路径上,满足一定的参数条件后,产出的持续增长是有可能的。这要求技术增长水平超过产出增长水平,即利用技术的发展补偿资源约束对增长的限制;其次,均衡路径上,技术研究部门参数对产出的影响是确定的,即当技术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持续的均衡增长是有可能的,而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随之提高,资源约束对产出的限制也能够一定程度的释放;第三,在稳态中,资源存量减少对增长存在约束作用,但当技术参数足够大时,技术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稳态中,受参数之间关系的影响,均衡增长可能不是最优的增长路径。

  总体来看,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大量的数量经济学研究,《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书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研究结论:技术进步能够减弱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技术参数足够大,技术进步能够完全补偿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因而资源约束下的平衡增长路径是能够实现且可持续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一研究结果是对这方面研究的一大推进,具有明显的创新价值;从实践角度来说,这些理论又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世界经验证明,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已成为经济“增长发动机”不可或缺的要素,甚至被看作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同等重要。世界各国出于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来保障资源供给和使用,并通过加大对资源利用的技术投入,实现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也暴露出粗放式增长带来的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资源约束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制约尤其显著。面对这一现象,近年来,政府已采取且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调控,中国经济开始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型,此时特别需要理论界提供相关的研究支持。《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书提出的关于技术进步补偿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限制的结论,正是这样的理论支持,必定可以为解决我国资源约束和经济增长的现实问题提供启发和思路,对政府决策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是一部有相当学术分量和实践指导价值的专业著作。

  (作者系贵州财经大学教授,中共贵州省委重大决策专家智库成员,省政协立法咨询专家成员)

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
技术进步: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动态平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