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仇保兴:城镇化发展要守住五类底线

2017天津春季规划论坛召开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05日   第 09 版)

  5月26日,在由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策划发起并主办、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承办的2017年天津春季规划论坛上,来自各地规划界的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规划让人民满意的城市为主题,就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城市规划交通转型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规”乃士大夫之见“划”为左戈右刀,代表执行力。“规划英文叫Planning,意思就是有预见性,预先看到未来有什么问题,然后制订对策。”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发言中指出,规划学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能够预见,因此选择什么作为底线非常重要。

  仇保兴认为,城镇化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概念,几乎包含着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保证城镇化建设这个复杂大系统的正常推进,城镇化要抓住关键的底线。

  “这些底线是由具有两类特征的决策错误所决定的。即刚性错误和恶性循环。”在仇保兴看来,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决策是长久之计,要以城乡规划保护下一代的生活发展空间和资源的需要,健康的城镇化需要坚守五类底线:第一类是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第二类是城市和农村互补协调发展,正确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健康城镇化和生态安全的基础;第三类是保持紧凑式的城镇空间密度,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第四类是防止出现空城;第五类是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体现地域文化与特色风貌。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全球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城市力的活来源于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产品及服务;城市群不是“拼图”,而是空间关系重构,交通系统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东援从“交通”到“空间联系”、“网络城市”中的功能节点区域以及网络与政策协同的交通模式引导四个话题提出了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考。

  杨东援认为,目前出现的交通问题不单是车和路的矛盾,而是难以节制的交通需求和城市的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都需要跳出交通本身去解决。

  为此,杨东援建议,在网络城市空间中,我们需要根据网络连接效应,重新思考节点地区的功能定位,重新审视节点地区的空间品质;其中“流动空间”中的节点,并非是单纯的交通枢纽,而是一种具有活动集聚作用的功能区域。交通规划师必须跳出发展转型期的决策“囚笼”,战略导向、“多维一体”,是新阶段城市交通对策体系的特点。

  “讲到底,城市需要真正‘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是一个满足空间交流和空间流动需求的广泛概念。交通系统不可能由交通规划师自身完成,更需要所有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杨东援说。

济南批发市场外迁布新局
资讯
仇保兴:城镇化发展要守住五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