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大城市仍是城市化发展主流

■牛凤瑞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5月15日   第 02 版)

  目前,我们在城市化本质的问题上,认识层次不够高,也没有获得共识。

  中国不缺乏城市化的自信,但缺乏城市化的自觉。就是说,中国任何城市化的大工程都敢建,但一遇到困难和问题,马上就有人提出,城市化已经过剩了、过快了,应该刹车、放慢速度。面对城市化发展,还一直存在一个争论,那就是应该走重点发展大城市化的道路还是城镇化道路?一些城市化的口号,从字面上看是对的,但还必须要跟城市化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挂起钩来。比如,如果说城市化率不是越高越好,难道越低越好?城市化速度不是越快越好,难道越慢越好?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难道越小越好?所以,这些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城市化不是消灭农村,但城市化过程势必造成农村人口大量减少,这是主流。抓住支流不放却否定主流,是错误的。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的主导思想是抑制大城市、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并在政策层面有多种表述。严格来说,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目标,很美好的一种状态,但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来实施,恐怕没有办法做好。

  从理论上讲,大中小城市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它们在城市化进程中会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城市化中期以前,大城市的率先发展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因为大城市本身存在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大城市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大城市取得效益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部分成本被过度夸大,或者一见大城市病就惊慌失措,做出一些过度的反应,都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没有人计算过几十年来大城市发展支付的成本,又往往采取行政手段限制,这在法理上说不通。

  我一直不赞成“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观点。就地城市化非常理想,但可能实现吗?小城镇遍地开花的结果就是分散城市化,这跟中国的人口、国情是不匹配的。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把都市密集区的中小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方向;二是把现有够条件的城关镇和它所辖的县域进行县改市;三是由特殊资源禀赋造就的特色功能小镇,它们往往拥有交通枢纽、旅游胜地、特产资源等优势;四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点,也叫做镇。

  以县域城镇的成长壮大来推进区域城市化,小城镇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无论是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还是未来的产业发展,小城镇都承担不起中国城市化的主体重任,也无法起到城市化的引领作用。中国的城市化应该用新的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经济学讲的是投入产出比,不是道德正确、口号鼓舞人心就应该照办,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我们不能太着急,因为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几亿人口进城的趋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

奏响“一带一路”主旋律
“一带一路”将引领包容性全球化
大城市仍是城市化发展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