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4月03日 星期一

多地进入全面保护历史街区阶段

何以解乡愁?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4月03日   第 20 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是作家余光中眼中的乡愁。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是城市的乡愁,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创新历史建筑保护思路,出台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这是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规划所所长陈友荣眼中的“乡愁”。

  立法迫在眉睫

  3月27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交福建省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 

  据了解,福建省目前共有历史文化名城8个,福建省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9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5个,中国传统村落1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的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六,辐射带动旅游、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日渐凸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村镇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具有保护价值的街区、镇、村和历史建筑尚未纳入保护范围就已日渐衰落或毁于旦夕,加强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现“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十分必要和紧迫。 

  《条例》(草案)明确了条例的适用范围,在国家条例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基础上,将福建省的传统村落保护和管理也纳入适用范围。《条例》(草案)还拟规定将保护专项资金及保护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范围,并就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的申报条件及程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保护措施,原住民权益的保护等作了规定。

  立法难点重重

  2016年以来省住建厅和省文化厅联合开展全省历史建筑普查,发现很多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被拆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也有一些不足。 

  “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保护工作存在困难,部分历史建筑群落存在使用、管理不合理问题,由于产权复杂、住户贫困,大量传统民居院落年久失修成危房。”民进福建省委常委张锦川指出,化解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村镇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协调历史建筑保护和原住居民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也是《条例》(草案)要解决的立法难点之一,草案的多个条款对此有所涉及。 

  因此,《条例》(草案)规定,福建省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全省历史建筑普查,发现符合本条例相关规定而未确定为历史建筑的,可以向建筑所在地的城市、县人民政府提出确定为历史建筑的建议;建议未被采纳的,可以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确定为历史建筑并通报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 

  福建省在历史风貌保护上已有一些经验。如,福州市和漳州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订,都专门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使保护工作更加适应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发展的需要。泉州中山路的整治工程采取了“政府发起,市民参与”的方式,市民对中山路的整治有很大的发言权,可以向政府和设计者反馈问题,并对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监督和经济核算。由业主支付建筑物整修费用,政府适当财政补贴,有关部门帮助分担,这个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山路保护修复工程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保护经验有望被整理吸收进法规。

  北京进入“全面保护”阶段

  无独有偶,近年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进入了“全面保护”的新阶段,还有一些焦点问题亟待进一步重视和解决。 

  虽然近年来北京在旧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体来看旧城风貌仍大有潜力可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仍很艰巨。从文保院落腾退、修缮与合理利用,到地下文物保护;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到优秀近现代建筑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专家指出,虽经多年探索,一项项名城保护的具体工作尚需进一步调动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名城保护的合力。 

  2017年全国两会上,故宫院长单霁翔曾提交《关于抓住首都功能疏解契机加强历史城区保护的提案》,建议坚持“四个中心”的城市性质,突出首都核心功能在历史城区中的地位,完善中央行政区在历史城区中的空间组织,进一步合并历史城区内的行政区,缓解城市建设带来的发展压力,减少历史城区功能混杂带来的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必须从历史和世界两个维度中去衡量,才能更加准确理解‘金名片’的含义,才能理解它的独一无二性。”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王玮认为,“北京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城市发展史。站在世界的角度,中轴线贯穿、棋盘格状的城市格局以及胡同肌理,同样举世无双。”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看来,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该上升到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高度,“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底蕴。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特色,历史文化是最鲜明的标签。”

何以解乡愁?
四川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资讯)
独领风骚桐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