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化作好雨润楚竹

——“金文大师”周强访谈侧记

■刘佑祥/文 王道仁/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3月27日   第 24 版)

  周强,男,1954年出生,湖南邵东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省分会会员,被中华文化艺术推广委员会、中华人民美术网评为“最具市场升值潜力艺术家”。

  多年的记者生涯,让笔者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人士。

  香港的冰花姐曾多次向笔者推荐一位名叫周强的书法家,并提及周强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金文大师”。难能可贵的是,多年前他曾是一位被湖南湘雅医院“判了死刑”的肾癌患者,凭借对书法艺术的大爱与孜孜追求,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他的生命之花绵延灿烂于翰笔墨海中。于是,笔者便有了采写周强的冲动。

  第一次见到周强,记得是去年在邵阳市资江南路由姜国荣先生创办的菩提书画院开张之际。其时,一大批国内外书画艺术家包括张良武、王雨平、李华忠、傅真忻、张松青等豪聚于斯,或写或画、或书或提……

  当主持人呼吁在场人士一同欣赏本场活动的最大亮点——幼童颂古、玉女扶琴、大师挥毫三者齐步联动时,笔者看到,宽硕的书案前,一位头戴窄沿礼帽、身着对襟皮装、年届花甲但精气神俱健的老者正对现场观摩之众抱拳致敬。这位老者就是周强。他的左侧正立着一稚气未脱幼童,听旁人说,幼童名姜承佑,年仅六岁,是老者入室弟子;他的右侧摆放一架古琴,当地小有名气的扶琴人肖姑娘身着大汉盛装,面琴而坐。一声令起后,玉女弄弦发声、幼童稚音起吟、大师挥手提笔……众皆屏息静气,但闻琴声咚咚、颂声朗朗、笔韵深深。略两分钟后,一首《陋室铭》吟罢,一曲《浏阳河》结韵,一幅用金书大篆书写的“中国梦”三个大字完美收笔……

  在一众热烈的掌声中,老者并未有哗众取宠、沾沾自喜之色,而是用一口地道的邵东普通话向各位谦恭致谢:“现秋(丑)了,现秋(丑)了。”

  那次相见,因来宾太多,求字人众,笔者并没有和他有过多言语交往,但第一印象认定他是个很实在的人。

  事实上,周强及他的书法早已成为当下书法界的一个热点,不知不觉中被书法爱好者、书法收藏者贴上“金文大师”的标签,并以拥有他的墨宝为荣。

  鸡年春分时节,乍暖还寒,但南国已是草长莺飞、桃红李白。趁着周强在湖南邵东老家小憩之机,笔者冒着丝丝春雨,在他女儿的住处,拜望了他,细细聆听了他的故事,并慢慢踱进了他的笔墨春秋……

  我对书法有一种天然的热爱

  “要说对书法的认知和热爱,大概是我六、七岁时,那时候我们农村都很穷,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欢买些红纸,请附近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写副春联贴到大门上,表示喜庆。我们乡里人讲礼信,虽然没有现金酬谢写字先生,但家家户户都会拿些糍粑、猪血丸子、腊肉等感谢写字先生。哎,原来能写一手好字可以得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这也许是我热爱书法的初衷吧。”

  周强与笔者交流时,显得真诚且朴实。

  “虽然练习了几十年,但总觉得还没有写好,现在大家称我为‘金文大师’,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说实在话,周强人生的前五十多年,并没有什么知名度,他只是一个非常普通、辛勤耕耘的园丁,是湖南省级重点中学——邵东三中一热爱教育事业而默默奉献的政教主任。因病退居二线后没有几年,就被人们誉为“大师”,的确有些突然,连他自己都来不及准备甚至还有点羞涩。

  有人认为周强是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人。

  如果说大器晚成者凭的是天赋和运气,那么大器晚成者必定还得依靠他真正的功力和实力,毕竟这是一个开放的年代,大众的修为与评判已不是人云亦云的境地了。

  因为,认为能写一手好看的毛笔字,就可以得到好多好吃的东西,八岁时,周强拜了时称“宝庆府第一楷书”的刘灵芝为师,学写毛笔字。成为刘灵芝的入室弟子后,周强勤学苦练,十五六岁时,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大家都觉得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十里八村墙上的标语口号、亲戚朋友家的春联,到处都会留下了他的墨迹。而在当老师的几十年里,他所有的备课本和学生评语,或向上级组织写的总结汇报材料,全部用毛笔写成,一丝不苟。有些课件被书法爱好者收藏而流传下来,至今翻开一看,无不令人拍案叫绝。那一页页、一行行散发着悠久墨香的毛笔字,如古时学子殿试赶考的答卷,又如古时皇帝待批的奏折,清新秀美,排序工整。

  “几十年了,他每天都要练写毛笔字,一天不写都过不得。”趁着给我们续茶,周强的老伴略加表扬得插了一句话。

  “他一生的挚爱就是书法,几十年如一日,沧海桑田不改其衷,灯红酒绿不乱其心,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几十年过来,就这么执着,就这么坚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中南大学MPA客座教授申平华如此评价周强。

  书法和学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是2007年被发现患了右肾肾癌,当年8月15号住进湖南湘雅医院,2008年4月做了右肾切除,做了4个疗程的化疗后,医生当时判定我顶多还有3到5个月的寿命。”

  这种结论,对许多人来说,无异于判了“死刑”。想到人生苦短,周强在积极配合医治的同时,更加发奋忘我得投入书法创作中,即便是在化疗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

  “仔细想来,人生几十年,学生和书法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周强告诉记者,在得知他患了肾癌之后,曾被他教过的学生们纷纷想法来救治他。特别是学生王桂莲,在他住院化疗6个多月的日子里,天天都来看望、陪护他。

  “她有时还带着自己的女儿来,给我唱歌跳舞,让我开心。最难忘的是她鼓励我在书法艺术上再次探求另一种创作方式。”

  也许是自己当年在学生对人生迷惘时的悉心规劝后来潜移默化为今日的一种福报,王桂莲的小小提示,触动了他那颗勇于搏击的心,周强从此对金文的追逐一发而不可收。

  “以前我一直练写小楷,练写铁线篆和金文是近十年来的事。”

  铁线篆的体势是标准篆书的变体,它以圆熟优美的形体结构,施以毫厘不爽的线条,来成就铁线的定义。古人写铁线篆,极尽婉转流动之能事,降至近世,则参以方折劲峭的笔法,故能圆融与刚健相佐,视觉上既流美又端凝。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西周时期的金文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它改写了长期以来认为的,谈书法只能从隶、楷书始和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真正书法艺术的传统认识,并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推溯至 3000 多年前。

  与周强的交流中,笔者感觉到,在他看来,金文是一种最具象形意义的文字,有些字,如同他调皮的学生一样可爱;有些字,如同他的亲友在唠叨;有些字,则如同芸芸众生在普渡。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可贵,全在与金文书法争奇斗艳中,生活有多炫彩,金文就有多艳丽!

  “是书法和学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话到动情处,周强潸然泪下。

  最大的愿望是参加国展

  “无所求也就无所不求,无所不求也就无所求。我现在最大的打算就是在有生之年,写一写我对于铁线篆和金文书法的心得与理解,不图名、不图利,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当然,最大的愿望是,有机会的话,想带着‘传家宝’参加一次国展。”

  记者了解到,周强提及的“传家宝”,是他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于2013年3月动笔至2013年9月完成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敬录毛泽东诗词”百米长卷。该卷共录毛泽东诗词83首,铁线篆书写,隶书翻译,由4卷组成。该长卷于2013年12月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被全国百幅书法作品巡展活动录用。巡展后,为治病,该长卷被一书法爱好者收购去。因自认为那曾是自己人生的“绝笔”,却因穷困而忍痛出卖,这也成了周强的一块心病。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与经济条件的好转,最近,周强又将原件高价收回,珍藏于室,并视之为“传家宝”。

  周强现时段的作品,以金书及铁线篆书写《陋室铭》《爱莲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为主材。据悉,他去年访问台湾时,台湾中台禅寺莲海大师以佛门最高礼节跪接周强手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并被永久珍藏于该寺。

  观摩周强的“传家宝”,凝视之,细品之,寻觅其书法人生,感受其心路历程,让人感慨万千。

  现任中华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兼《红楼梦》真相专题研究室主任,被尊为世界红学巨匠的杨代好曾题诗称颂周强:“拜求文星授甲骨,得来钟鼎入玉壶;不尽潇湘一滴水,化作好雨润楚竹。”

  南国有喜雨,知时知节,润物无声,婆娑于潇湘;楚地有贵竹,坚忍不拔,虚心向上,淡雅于天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周强,历经磨难,越战越勇,与自己的作品正款款地步入“人生第二春”。 大爱无疆,艺海无涯。有爱伴随的艺术人生,定会浓墨重彩,温馨幸福而又一路芳华。

化作好雨润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