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农村合作体系创新的新探索

■何玉长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3月13日   第 31 版)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首先要从体制上解决农民生产动力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从体制上解决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问题。农村合作组织是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它需要有志于扎根于本土、放眼于世界、致力于未来的理论工作者,以博大的胸怀、踏实的心态来认真的面对并进行深入理性的探索,胡振华教授便是这样一位学者,他最近出版的新作《“三位一体”农协机制构建研究》便是一次成功的努力。胡振华的宏大计划是探索农村合作组织演变进化路径和农村合作组织的新模式,这个“方案”在二个方面同时进行,其一是回顾,其二是创新。

  该书认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依靠在旧体制内部修补性的改良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探索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必须另辟蹊径。在推进农村合作事业的同时,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切实加强对合作组织的研究,使之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1AJY007﹚研究成果,内容如下:第一,分立运行的农村三大合作系统﹙供销社、农村合作银行或者信用社、专业合作组织﹚存在困境的梳理与原因剖析;第二,“三位一体”农协运行机制与绩效相关性分析,通过建立绩效变量与机制系列变量的函数关系,采取有序概率模型来估计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三位一体”农协机制构建提供定量依据;第三,通过绩效比较与跟踪,探寻“三位一体”农协机制构建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机制:“三位一体”农协法人财产机制、“三位一体”农协社团民主机制、“三位一体”农协服务方式机制、“三位一体”农协和村委会关系机制、“三位一体”农协和政府治理边界机制;第四,总结“三位一体”农协体系的优越性,为新型农合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该书试图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展开农村合作组织的研究,强调研究的现实性,它是为了提炼出既有必要又有可能的农村合作组织回归和整合模式。该书首先提出关于农村合作组织的三大假定: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农村合作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农村合作组织创新的重要性。所研究的农村合作组织定位于两点:一是定位于农村;二是定位于农村社区的普通农民。前者以区别于城镇合作组织,后者以区别于农户。因为农民和农户的行为和意志存在巨大差异,在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背景下,农户作为独立完整的生产生活单位已经不普遍了。所研究的是针对农村中的普通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互助合作组织,它往往享受一定的优惠扶植政策。它的形成有经济的诱因,也有政治和社会的诱因。在这种合作和组织中,体现着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有自动进入和退出的机制。它的初级形态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上进而形成合作联合组织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协会,它的规模、区域、活动内容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农村合作组织进化的最终结果是企业组织。以上观点使得该书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分析建立在动态的基础之上。这是以前的研究中所缺少的,这是本书的一个理论贡献。

  该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不同背景的学者从不同学科和角度对农村合作组织进行研究。表现在:从经济学对合作组织的经济绩效和效率进行研究,把合作组织简单地作为市场和小农之间的中介,并希望通过小农的合作化与组织化增强其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从政治学角度对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及其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加强村民自治与农村民主化,推进国家政治民主建设。.这些研究大都忽视了农村作为一个场域的整体性,作为一个共同体(生活圈子)的关联性。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简单性。比如,不了解农村的利益政治及其影响,只是从“成本——收益”角度提出增强农村的组织化以应对市场风险,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那么组织化的提高所增加的利益将更多的被地方权威所牟取,最终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不但没有获益反而受害。该书采用“成本——收益”“国家——社会”“治理——善治”等多种分析范式,分别从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等多视觉对农村合作组织进行集成研究。因此,该书得出的结论更加令人信服。该书以瑞安农村合作协会为个案剖析和探索建设新农村,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合作化道路,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回归。在相当程度上是正本清源,也就是回归社会主义与合作制的古典传统,遵循国际通行的合作组织原则与价值观,并与现代市场经济相互兼容、相得益彰,在基层培育大批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其二是整合。尽可能整合农村现有各种组织资源,特别是实力犹存的供销社、信用社,形同虚设的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各种新兴的专业合作组织,还有农经、农技、农机、农资等基层机构,集中经费和人力,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中介服务载体,建成统筹信用、流通和技术三重功能的,贯穿县、乡、村三级体系的农村合作组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依托和制度保证。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校党委委员、教授)

农村合作体系创新的新探索
城市形象该如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