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走笔邵阳系列报道之三

山门自古缤纷绚丽

■刘佑祥 谢定局 袁进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3月13日   第 26 版)

  雪峰山会战马颈骨战役遗址远景

  蔡锷公馆

  山门镇特产——雪峰蜜桔

  俯瞰山门

  山门镇民族风雨桥夜景

  山门镇桐山瀑布群

  从洞口县城出发,沿洞山公路,20公里后,可直达山门。

  山门历史悠久,是“湘黔古道”必经之路。史载:山门早在唐代就形成墟场集市,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设山门寨,为古武冈十寨之一,民国年间名“黄家桥”。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设山门镇。

  秀云道观 道佛同参

  秀云观座落在山门镇秀云山上,俗称秀云南岳,清光绪丙子(1876年)版《武冈州志》有“南岳殿……地灵神显,不知起自何代”之记载。父老相传,早在宋代,这里的寺庙宫观就颇具规模,经不断保护修葺,至今有南岳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地母殿、关圣殿等建筑。占地面积近万平米,形成一个以道教为主、佛教为辅的道佛双参的宗教活动场所。

  南岳殿大门有联云:“欲拜道君,信女无须衡岳去;愿祈佛祖,善男且向秀云来”,该联将秀云观道佛双参的特点囊括其中。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秀云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秀云观自古声名远播,明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赐观名“秀云”,清嘉庆帝赐殿名“南岳”,其大殿中柱有联云:“宋具规模,百沾皇泽,炳炳麟麟,秀云千古推仙境;师承临济,祖出禅宗,堂堂正正,名寺万年列洞天”,足见其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据说,每年来此地的游人和香客达百万人以上,是湘西南地区著名的宗教胜地。

  秀云观所在地秀云山四周平坦,一峰独秀,观院坐东南,朝西北,前面黄泥江碧水环流,视野开阔,田畴交错;右侧街市繁华,商贾云集;左侧村舍成片,鸡犬相闻;后临小山丘,一脉相连;远眺雪峰山脉,绵延起伏,青翠如黛。曾有联云:“雪岭西来,古今山色昭湖楚;黄江东去,日夜涛声壮洞庭”,将秀云观如诗如画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蔡锷公馆 军魂长存

  从秀云观南下几十步即可到达纪念“再造共和第一人”的“蔡锷公馆”。

  “蔡锷公馆”原为“武安宫”,坐落在山门镇回龙街,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年),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为当年蔡锷的卧室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第三进为神主堂,正殿前檐下悬“护国军神”四字匾,明间安放蔡锷立姿铜像,后悬“再造共和”四字匾,公馆内设有蔡锷生平事迹陈列室及将军部分物。

  蔡锷(1882——1916年),名艮寅,字松坡,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从小颖悟,聪明过人。6岁读书,13岁即考中秀才,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戊戌变法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公开支持维新者,时务学堂,由其子陈三立协同谭嗣同、熊希龄、皮锡瑞等精英合力开办,旨在培养维新人材。其时的中文总教习,是梁启超。

  戊戌政变后,陈宝箴被清廷革职,时务学堂停办。蔡锷先后到武汉、上海、日本,辗转求学。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在武汉组织的自立军反清起义,事泄失败,师友多人遇难。松坡幸免,因受到强烈刺激,遂改名为蔡锷。1904年10月,他以优异成绩在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当年冬天回国后,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担任军职。1911年7月,云贵总督李经羲奏准朝廷任命蔡锷为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义爆发,10月30日夜,昆明重九起义爆发,次日,昆明光复,11月1日,起义官兵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时年二十九岁。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第二年10月,蔡锷奉调到北京,在中央政府担任多项职务。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9日,蔡锷摆脱监视,抵达昆明,与唐继尧等决策反袁。25日,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护国战争胜利后,蔡锷因而被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1916年7月6日,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可惜的是此时的他患上了当时还属不治之症的喉结核,8月,东渡日本治疗,1916年11月8日,不幸在日本逝世,时年三十四岁。

  1917年4月12日,中华民国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当年上海有报纸登载:“此足见人们崇拜英雄之心,至为恳切也。蔡公争回人格,名震寰区;再造共和,功在后世。吾人良知不泯,故其崇拜之心,油然而生也。倘国人能推此心以自勉,岂独蔡公含笑九原耶,即此蜩螗沸羹之时,事亦可迎刃而解矣”。

  同仇敌忾 浴血马筋骨

  雪峰山会战中之赫赫有名一役——马颈骨歼灭战,就打响在山门镇。

  马颈骨,因此山状似烈马昂扬之马颈,遂取名马颈骨(当地俗称“马讲归”)。

  1945年4月,中日湘西会战开始。日军分左、中、右三线犯进,左线由广西边境向湖南新宁、绥宁方向犯进;中线以116师团为主力约3万人由邵阳沿原湘黔公路向隆回、洞口方向犯进;右线由湘潭、邵阳等地向新化、溆浦、辰溪方向犯进,抗日部队回应极为迅速。5月7日到14日,日军在穿越马颈骨的过程中伤亡极为惨重,仅5月13日就有2500人被击毙,其中泷寺联队包括联队长泷寺保三郎在内被打死1300人。包括救援部队在内,日军“进军龙潭兵力共15029人,战役后只剩216人”。

  此战作为湘西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歼灭战,意义深远,功不可没。

  当地群众盛传,抗日战争中,此地还有一支“嗅枪队”,他们竟然敢用鸟枪与日军作战,并打得日本鬼子鬼哭狼嚎。

  瑶民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常以打猎为生,他们的打猎工具多为土枪或鸟铳。日军进犯雪峰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瑶族首领兰春达迅疾组织瑶、汉两族群众百余名,成立自卫队,参与抗日,在高山密林里与日军周旋。日军遭到自卫队痛击之后,不知鸟铳是什么枪,只要被击中,满身都是弹眼(铁砂子),剥又剥不掉,拔又拔不出,一个个痛得死去活来。日军看到这种枪在射击时只要往鼻子上一嗅,立即枪响,因此就把鸟铳叫做“嗅枪”,把瑶民这支抗日武装队伍叫做“嗅枪队”。

  深深宗祠 悠悠乡愁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潘荣公祠就位于山门镇岩塘村。

  岩塘潘氏系北宋开国大将、韩国公潘美的后裔,迁徙此地繁衍生息已数百年。潘荣公祠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始建,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前栋面阔三间,开三门,并联建三座砖石结构牌坊式门楼,上饰蟠龙、麒麟、狮子、八仙、山水风光及戏剧故事人物堆塑彩绘。中门四柱五楼,竖额浮塑“荥阳郡”三字,横匾阳刻“潘荣公祠”,青石门楣浮雕双龙戏珠,两边有对联云:“物与民胞起点在亲九族,种桃播谷贻谋自裕千秋”。走进祠堂,里面有戏楼及祖先堂,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等牌位。整座建筑具有独特的民俗风采和地域特色,外形恢宏奇伟,古风肃然;内饰精美灵动,素朴大气,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奇葩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宗祠,是生活在一个或几个村落同一个姓氏的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同样也是古代宗法族权制度的缩影。在当下,却又凸现出新的人文价值,成为守护乡愁的情感纽带、精神家园,也是村落文化的景观标志、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威严、静谧的宗族祠堂,正逐步成为遗产保护、文明传播和村民教育的大社区博物馆。“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人类对“叶落归根”的天性依恋,宗祠,也许能给人一种弥足珍贵的归属感。

  像这种保存较好的宗祠及节烈牌坊,在山门镇还有很多座。

  文化兴镇 醉美山城

  “文化是山门镇城镇建设永恒的主题。”山门镇党委书记黄长军如是说。

  “打造‘湖湘文化旅游小镇’是我们新时期的目标”。山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荣掌向记者介绍。“按照城镇总体规划,我们已先后修建了商业步行街、中心文化广场、城南路、市场路、山水路、蔡锷东路和蔡锷桥等基础设施,亮化和绿化程度都很高,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齐备。文化广场中心矗立的蔡锷雕像,高8米多,是山门镇的标志性建筑。我们正逐步形成中心城镇——中心村——基层村构成的三级等级结构。”记者在规划图中看到,中心镇是山门镇,中心村是里仁、农蔬、田凼、岩门。

  “在现有的历史人文景点基础上,我们已在沿黄泥江建立景观长廊和古亭长廊,水体景观以黄泥江为主体形成弧形水体骨架,沿岸种植林木,将沿江景观长廊的功能向休闲、游览转换,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公共空间。”山门镇党委书记黄长军告诉记者。

  记者在山门镇看到了地域风味的风雨廊桥、气势恢宏的宗祠庙宇、平坦整洁的镇村道路、独具特色的绿化景区……

  走进山门,无论是参禅悟道的秀云南岳,还是吊古怀今的蔡锷公馆,抑或是充满乡愁的深深宗祠,它们都淋漓尽致的反映着山门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走进山门,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昔日古寨,闻名遐迩;今日新镇,特色独韵。

  (本版图片均由山门镇提供)

山门自古缤纷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