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去产能重点在实体经济

——专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

■中国城市报记者 赵争铮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3月13日   第 15 版)

  编者按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认为去产能应该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当前,去产能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怎样去产能更加有效?去产能的重点到底应该在哪里?为此,本报记者在“两会”召开期间就去产能问题专访了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

  中国城市报:去年您的提案议题较广,也谈到了消灭僵尸企业问题,请问今年您的提案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刘志彪:今年我提交的提案和发言共有8份,议题更广。其中二个提案关注去产能。

  对于去产能这项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社会上有一些议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当前去产能实践中,不是用的市场经济的常规办法,而是用的行政命令和计划指标,并且存在越演越烈的问题和倾向。其实,行政命令去产能虽然简单,而且操作成本较低,但是很难避免“一刀切”,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反应过度,伤害无辜,简单粗暴。这样,有人就会担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名义下,计划经济的某些苗头会不会死灰复燃?

  二是认为“去产能”工作实质上打击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强化了“国进民退”的现象。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全国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2.5亿吨以上的任务目标。而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据此计算,去产能去掉的,应该主要是非国企的民营企业的产能。

  因此我主张多利用竞争政策和环保政策,少用行政命令和计划手段去产能。这是在去年基础上的一个新认识。

  中国城市报:大家都在谈论去产能,都在讲淘汰落后产能,您认为当前我国究竟应该淘汰哪些落后产能?

  刘志彪:我们可以把落后产能分为三种,并分类施策:

  一是在技术层面,落后产能是指以落后技术和工艺装备为基础的生产能力。这部分产能虽然技术可能已经落后,但是却可能存在客观的市场需求。

  二是在市场层面,落后产能是指丧失了竞争力的产能。丧失了竞争能力,自然会从市场中退出,并不需要政府费心费力。民营企业的高效了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难以从市场中自动退出的问题。

  三是在政策层面,落后产能是指高耗能、高污染、质量不达标、有安全隐患的生产能力。这部分产能是竞争政策规则坚决不能让其存活下去的。

  中国城市报:刚才您提到的竞争政策和环保政策是什么意思,能否请您具体讲一讲?

  刘志彪: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我的想法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一致。

  具体来说,竞争政策一是可以通过鼓励企业间的收购兼并去消灭僵尸企业;二是可以实现让僵尸企业在竞争中自生自灭,实现市场自动出清。当下的政策取向,要鼓励前者,要把对产能过剩的企业补贴,转为对兼并重组方优势企业的补贴;对某些产业重点扶持的政策,也该由对产能的补助,转变为对消费者和用户的补贴,以培育市场需求、扩大市场竞争和淘汰落后企业。

  另外,也可以通过建立产能竞争标准,去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在“去产能”中减少行政干预、避免误伤高效率民营企业的好做法。

  对刚才讲的前两类落后产能,在竞争政策取向下的“去产能”工作,就应该全部交给企业和市场调节,而不是用行政命令简单地让其死亡。而对第三种落后产能,政府应通过提高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准入门槛来完成淘汰目标。加强规则意识,减少计划意识;加强选择意识,减少指令意识,这是良性产能治理的要件。

  中国城市报:具体来说,产能过剩企业退出市场有几种渠道?

  刘志彪:一般来说,产能过剩的企业退出市场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就是行政命令退出,另外一种是市场化退出。

  资本市场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选择。我们建议用竞争政策为主规范“去产能”,就是典型的市场化退出的办法。这其中又有两种具体的选择,一是倒闭退出,一是积极退出即兼并收购。鼓励有优势的企业收购兼并产能严重过剩的其他企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简单,它只需要在公司的董事会决策中就能顺利解决。而且,从缓解社会矛盾和避免社会冲突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企业去兼并收购。但是通过企业兼并收购的方法去产能,其前提是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

  中国城市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去产能的重点就在实体经济部门?

  刘志彪:去产能、去杠杆的重点的确应该放在实体经济部门。过去大家一般认为杠杆主要存在于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其实在中国,杠杆率最高的是实体经济部门。据国内机构估计,我国目前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为156%,其中国有企业的负债占非金融企业总负债的70%;而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15年底中国企业部门债务率170.8%,杠杆率居于国际首位。这种情况与中国储蓄率高、企业依赖于向银行融资这两个国情有关。

  我国实体经济企业总负债大概有100多万亿。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我们来算一笔账。中国GDP是75万亿,实体经济总负债要高于GDP总量。如果考虑到负债的利率,以五年来算的话,中国企业的贷款利率为4.9%,100多万亿负债乘以4.9%,大约是5万亿的利息,相当于我国每年GDP的总增加量。也就是说,国家一年生产出的新GDP其实只够付银行利息的。长期以往,中国的实体经济很难具有竞争力。中国经济泡沫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因此去产能、去僵尸企业势在必行。

  因此我认为要把去产能、去杠杆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部门。究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我国储蓄率高、企业贷款主要依靠银行融资等客观原因之外,还因为过去企业生产过于追求GDP,不顾市场需求,以及很多国有企业财务纪律松弛,随意借钱等原因。

  振兴制造业的十条建议

  ■刘志彪

  ▶1◀要坚决抑制虚拟经济尤其是房地产业过旺过火趋势,让实体经济企业能够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是实体经济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更是走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基础;

  ▶2◀主要利用竞争政策、环保政策而非行政手段去产能过剩,通过资本市场鼓励产业内的优势企业收购兼并,增加制造业企业集中度,增加其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

  ▶3◀构建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增加外资、民资等实体经济企业的投资信心,遵守过去给予的优惠政策的承诺,甄别纠正一批侵害民营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精神。

  ▶4◀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同时,运用一切手段鼓励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在经济周期的底部阶段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如在进口设备一次性全额抵扣的基础上,可以按1—2倍的比例进一步给予抵扣,以及实施技改全额贴息等等;

  ▶5◀实施“品牌中国”战略,大张旗鼓地表彰中国制造业中为国争光的各类品牌企业、优秀企业家,对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企业设立“中国工匠”的表彰制度;

  ▶6◀技术工人是中国制造业的顶梁柱,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必须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中技术工人的待遇,实施首席技工制度,并鼓励他们持有企业的股份,跟企业共命运、同成长;

  ▶7◀为制造业中的民营企业减负20%,尤其是要降低其融资成本、高额的社保负担、不必要的额外的费用支出负担,同时要打破一切为民营企业制造的人为的进入壁垒;

  ▶8◀鼓励中国制造企业从全球价值链底部开始升级,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几个重点城市构建企业总部,据此对外适度转移生产、加工、制造环节,以形成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在开拓内需中形成国家价值链;

  ▶9◀尽快实施严厉的知识产权、专利保护法治,坚决打击各种名义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激励制造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投资,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

  ▶10◀大幅度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把一些优秀的大学改造为职业技术大学,对它们实施比“211”大学更加倾斜和优惠的政策扶持力度,而不是让办学水平较低的“三本”院校转制为职业技术学院。

去产能重点在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