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博物馆内,长沙棕叶编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佳霖和丈夫黄小平耗时半年完成的棕编巨作《百鸟朝凤》,让参观者啧啧称奇。
春节期间,前来靖港古镇看皮影表演的游客可说是人山人海。作为皮影世家第五代传人,朱国强精选了《五福临门》《金童玉女送财神》等应时应景的喜庆剧目。他的皮影艺术博物馆也成为了去靖港镇旅游不可不见识的风景。
借着春节的气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沙,遍地开花,大放光彩。
老手艺现新颜
春节期间,长沙各地开展了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从浏阳河流域到湘江古镇群,从花鼓戏到舞龙舞狮,非遗让不少长沙人寻回了失落已久的年味。
长沙此前已有国家级非遗8项、省级非遗17项。在近期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中,长沙山歌、金井绿茶、巫家拳、捞刀河刀剪、皮影戏、花鼓戏、江氏正骨术等九项入选。市政府去年底公布了浏阳豆豉、古山贡纸、长沙童谣等24项市级非遗。
这些传统技艺和习俗,凝聚着长沙人的精气神。长沙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长江介绍:“保护这些文化瑰宝,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镇游出新意
春节期间,望城推出了铜官镇“迎新春 祭窑神”庆典、乔口镇首届湘菜(鱼主题)厨艺大赛等活动,“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到书堂览书”已成为湘江古镇游的标配。近年来,长沙挖掘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等星罗棋布的古镇的文化底蕴,加以保护开发修复,打造了湘江古镇群,而这些古镇已逐步成为长沙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期间,湘江古镇群共接待游客35.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亿元。非遗体验、民俗表演,让大打湖湘文化牌的湘江古镇群“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脚步”。
除了靖港镇的皮影戏,陶瓷釉下彩发祥地铜官窑、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故里书堂山、享有“浪漫戏乡”美誉的新康都成为长沙非遗保护与开发事业上的璀璨明珠。“铜官陶城”“新康戏乡”“乔口渔都”“靖港古镇”“楷圣故里”……这一张张魅力无穷的名片飞出了望城,飞出了长沙,飞出了湖南,飞出了中国,分发到世界各地。
非遗展有新地儿
橘子洲头是游览长沙必到景点之一,如何让外地游客看“漫江碧透”景色的同时体验到长沙特有的非遗文化与技艺呢?位于橘子洲的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即将进入项目施工阶段,有望在年内建成。而此前,位于太平老街上的天心区非遗馆已建成开馆,每天人流如织,全市目前有非遗主题博物馆15家,非遗展馆遍地开花。
去年9月,长沙发改委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目前,长沙非遗展示馆完成了项目的陈列大纲、概念性设计、环评、能评、可研工作,招投标工作也已完成,即将进入项目施工阶段。
长沙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长江介绍说:“我们力争把长沙非遗展示馆打造成一个融品非遗、看非遗、玩非遗于一体的活态展示精品馆,成为橘洲新名片。它将成为长沙所有非遗人的家。”
去年12月30日,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在太平街正式揭牌开馆。自开馆之日起,该中心每天人流如织,成为了外地游客逛长沙必到的景点。
展厅以“湖湘记忆、璀璨天心”为主题,以“记忆”为主线,分为记忆中的色彩、记忆中的味道、记忆中的欢愉三个核心话语叙述场,共展出了湘绣、剪纸、陶瓷、雕刻、棕编、湘菜、粉面、湘剧、花鼓戏等17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出国门展新风
湘绣、陶瓷、湘剧、花鼓戏等17个非遗项目在去年12月开馆的天心非遗展示中心展出。游老街、尝美食、赏非遗,人们流连忘返。民办公助的雨花非遗馆人气火爆。橘子洲上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橘洲客栈将被改造成长沙非遗展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还有沙坪湘绣博物馆、靖港朱国强皮影博物馆等地,每年都开展多场活动,受到市民喜爱。
长沙非遗经常走出国门,收获了一批“国际粉”。赴法国展出的长沙铜官窑被法国人啧啧称奇,连声叫绝。在美国罗利艺术节上,世界著名女高音、被称为意大利歌剧皇后的Chiara Taigi更是以“巧夺天工”来形容湘绣,并收藏了江再红的湘绣作品。
长沙市2016年获评“东亚文化之都”,长沙非遗将借“东亚文化之都”强劲动力“走出去”,让非遗展示魅力长沙。
保护政策出新招
近日,长沙市非遗保护协会年会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召开,确定今年将围绕“非遗+”的理念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促进非遗产业转型升级。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帆等领导出席。
长沙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江再红表示,今年协会主要工作将紧紧围绕“非遗+”的理念,打造非遗+互联网、非遗+文旅商业、非遗+教育、非遗+文创、非遗+金融、非遗+展会等六种模式,创新工作思路,探索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新途径,促进非遗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将通过非遗+互联网,搭建非遗展示、推广及营销平台。建立长沙市非遗协会微信公众号,开通并搭建微信电商平台,为会员企业及个人提供信息发布及产品销售平台;与传统文化类直播平台合作,结合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及优势,推广非遗文化;探索并搭建海外营销渠道,引导会员及个人入驻Ebay、Etsy(国际最大的手工艺电商平台)等电商平台,开拓海外市场;引导会员及个人,入驻国内知名手工艺垂直电商平台,开拓国内市场。
在非遗+文旅商业方面,将搭建线下展示体验平台。将结合中茂城打造古长沙老街的规划,争取有利政策,通过抱团集中入驻的形式,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深化与雨花非遗馆、天心非遗馆、灰汤?相里湖南印象民俗体验村、铜官窑及靖港古镇、沙坪绣坊街等主要非遗展馆及景区合作,以旅游带动非遗产业发展;高效管理黄花机场非遗形象店,通过委托专业商业管理公司运营的模式,有效展示和推广非遗。
在非遗+金融模式上,将募集社会资本。拟成立非遗产业投资基金,用资本的力量促进非遗的传承,把资金配置到非遗相关教育、科研领域,促进非遗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最终实现多行业共存式融合繁荣,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
非遗拾珠
长沙弹词是一种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长沙弹词源于道情,用方言说唱,也有称长沙弹词为道情的。清杨恩寿著《坦园文录》记载长沙道情艺人张跛于同治年间演唱情形时说:“以鼓板唱道情”,“惟肖惟妙”。后来有了一人弹月琴,一人以渔鼓简板和小钹击节,二人对唱的“渔鼓道情”。艺人在秋收之后串村说唱,平时在城镇街头卖唱。20年代中期,长沙艺人周寿云、舒三和等进入茶馆茶社“坐棚”说书。50年代以后定名为“长沙弹词”。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