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京津冀协同提升沧州速度

京沧高铁只需51分钟,入园药企纳税突破1400万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阿嫱 孟航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2月27日   第 01 版)

  最近,一名每天花费5小时、225元,从沧州到北京跨省工作的“双城族”,一夜间成了网红。

  而此时,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正好三年时间。

  北漂“与家人团聚”的初衷背后,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一小时都市圈初见成效的写照。如今,沧州在推进京津产业转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上,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是否有更多人开启双城生活?为此,中国城市报记者到沧州进行了实地探访。

  双城梦——轨道上的京津冀

  2月22日20:20,记者准时踏上了北京南开往沧州的高铁。51分钟后,一杯上车前装满的热水还未完全冷却,记者已随旅客陆续走出站台。搭乘沧州31路公交,15分钟便到了市区。

  而在不到2小时前,记者才刚刚在北京朝阳东三环,迈进晚高峰的地铁。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京津冀三地之间功能疏解、产业转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便利通达的交通作为这样的物质基础,作用极大。” 河北社科院副院长彭建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肯定了交通的重要性。

  记者从沧州市委宣传部获悉,在2016年推进交通一体化上,沧州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公路方面,京沪高速沧州至千童段已于2016年6月底正式通车;铁路方面,石衡沧城际铁路已列入各项规划,将于今年9月底开工建设。

  机场方面,2016年2月,中捷通用机场项目已开工建设。此外,去年11月8日,渤海新区管委会与中国无人机协会签订合同,投资5亿元共同打造无人机产业园。

  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蓝图加速丰满,未来的双城生活是否将更普遍?

  对此,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表示,交通的便利,通勤距离及时间较短,如1小时内,是实现双城生活的前提条件。“双城生活在北京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比如燕郊到北京CBD,这是十几年的进程,就证明其有存在的条件和合理性。”

  不过,在彭建强看来,双城生活的总体量“不会太大”。所谓的双城生活应指“部分双城生活”,针对的主要是工作时间相对弹性的人群(如在国外异城上班的人多为大学教授)。 

  2015年12月25日,沧州成为首批京津冀交通一卡通的五个河北试点城市之一。如今,这张卡已覆盖了京津冀地区12个城市的公交线路。按照计划,2017年底,这个使用范围还将扩大到地铁、出租等上。

  而随着天津市市长王东峰日前透露,京津高铁有望开通月票制的消息,更是令不少在沧州的双城族充满期待——这意味着,今后通勤的成本将更低,地铁+公交+出租的换乘,也将全部实现一卡通。

  产业承接:北京现代有“沧州速度”

  “沧州是京津重要的产业支撑基地。”在谈到沧州在京津冀的定位时,沧州市发改委央企办主任王一枫这样表示。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从北京承接过来的多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

  王一枫表示,目前沧州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分别是8.7%,49.5%和41.8%。而在2016年,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在他看来,沧州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

  据悉,目前沧州境内有京沪高铁和京九、京沪等7条铁路及7条高速公路,高铁到北京只需51分钟,到天津22分钟,到济南45分钟。北京新机场建成后,沧州到新机场只需1小时。“陆地离港口也近,且腹地广阔,这让不少企业节省了成本。”王一枫说。

  随后,记者参观了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这是北京现代首个京外工厂。自2015年4月3日开工建设,已于2016年10月18日实现整车下线,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多月。从开工到建成,仅历时18个月,创造了韩国现代集团海外建厂的最快速度。

  记者现场了解到,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个落地项目,也是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厂的自动化水平较高,有300多台黄色机器人已用于汽车生产。

  “年产30万台小汽车、20万台发动机,每年销售收入达到360亿,这么好的项目,如果没有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大战略,恐怕很可能会又先放在北京郊区而不是河北,所以可以看到合作确实迈出了步伐。”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达了如是感叹。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河北承接北京医药产业转移的唯一园区。目前已入驻医药企业66家,其中北京药企53家,天津药企7家;去年,入园药企累计纳税突破1400万元。

  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则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注册地址不变、产品批准文号不变,入园北京药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仅此至少可节省跨省审批时间18个月。

  此外,海兴核电项目、北汽集团(华北)微车产业基地项目等,都为沧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成绩单上添了亮丽一笔。

  “沧州是一个沿海城市,过去定位是化工城市,如今借助外部力量实施产业转移的动力非常强,这个机遇千载难逢。”牛凤瑞表示,相比京津,沧州的土地和环境成本低很多,这是天然优势。至于其他商务环境,如基础设施配套、工商管理及劳动力市场等,要追赶和配套还需一个过程。(详见10版)

京津冀协同提升沧州速度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