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1月02日 星期一

GDP考核 生态文明为先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天瑞 乔妙妙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1月02日   第 01 版)

  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下称《环保税法》),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环保税法》使得税收法定原则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也传递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信号。

  费变税 凸显国家环保决心强大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求后,《环保税法》创造了两个“第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的第一部单行税法;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柳钦认为,将环保费改税上升到立法层面,这充分彰显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与强大决心。

  国家税务总局培训学院副教授赵亮分析说,一般情况下,国家通过税法来规范某一行业的话,这就表明国家为此是下了大决心的。税收的属性之一就是具有调节功能,对经济、资源等都可以进行有效调节。环保税的开征,既是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考虑,也是税收法定原则的更好体现,很好了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凡是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讲话精神。

  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全面,而且仍在不断的进行逐步的完善,但是“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情况却并不罕见。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表示,排污费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等问题,影响了该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环保税法》的总体思路是由“费”改“税”,一字之差却天差地别。现行排污费由环保部门征收管理,改征环保税后,将由税务机关按照本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征收管理,增加了执法的规范性、刚性。同时还刚性规定了诸如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规定标准50%的,减半征收环境保护税等内容。

  “对企业的影响而言,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强化了税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控作用,能够促进企业落实治污减排责任,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而言,‘费改税’后税收的征管更加严格,税收更加具有执法的刚性,减少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干预,有效地解决企业欠缴排污费,提高纳税人的遵从意识。就激励而言,对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企业给予了减免优惠,这也是一个激励措施,促使企业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倒逼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机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赵亮说。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也认为,环保税法目前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不大,因为现在国家要求的是要平稳过渡。但是排污费的违法成本是较低的,环保税的成本较高,后续的变化就是,企业主动要求减排。

  此次即将施行的《环保税法》,从税收杠杆入手,令企业多排污就多交税,少排污则能享受税收减免,通过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倒逼企业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入考核,生态文明进一大步

  如果说《环保税法》断了污染企业的侥幸之心的话,那么,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下称《办法》)可以说是为地方政府戴上了“紧箍咒”。

  《办法》的亮点很多,如党政同责、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提拔使用、追究责任等。具体实施细节上主要有:年度评价按照《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主要评估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的总体情况,引导各地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五年考核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实施,主要考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强化省级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每个五年规划期结束后开展一次。

  马军说,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与经济发展是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践中,常常是一手硬一手软,很重要的原因是环境保护的考核没有进到实质性的考核体系,或者在政绩考核中只占到很小的权重。现在《办法》出台,目标是让地方政府和党委真正地为地方环境负责,出问题可以真正问责。如果按照《办法》的要求来落实的话,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重要的动力。

  从2015年12月起至今,由环保部、中纪委、中组部组成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北京、河北、内蒙古等16个省区市进行了环保督察,结果是触目惊心的,据环保部公布的资料显示,督察组办结环境问题举报达15000余件、立案处罚的环境问题举报超过4000件、超4000余人被问责。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也认为,想要各个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达到生态文明的相关要求,管理就必须得跟上。关于《办法》的出台,说明国家的相关管理政策的落地有了保障。《办法》还可以加速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地。过去很多法律法规只是写在纸上,都没人管,现在有人管了,必须做到实处。现阶段市场在变化,

  老百姓的需求也在变化,所以国家对地方政府纵容污染企业的容忍度会变得越来越低,执法的力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格,这肯定是大势所趋。

  算总账,不要带污染的GDP

  如果说《环保税法》和《办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抓手,那么中央的高度重视便是生态文明实施的重要保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16年12月22日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江苏华达钢铁有限公司和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调查处理工作的汇报。随后党中央、国务院给予江苏省一副省长行政记过、河北省一副省长行政警告处分,此外,两省分别对111名和27名责任人进行问责。这一新闻对各级的震动很大,《人民日报》头版刊文称“处理之严格、问责之严厉,近年少有。”

  针地方政府去产能不利的情况,马军向记者表示,在部分地区,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常常能带来最大的投资,投资拉动当地的GDP,这个是地方政府非常看重,所以就会沿着这个方向去建设。因为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也相对比较成熟,只要投资下去,带动经济的作用就比较大。其他的创新型的企业,不是哪都有能力去建设,需要很高管理水平和较高的人才需求。然而服务业拉动GDP的效果,没有重资产来得快。《办法》中提到的几个考核指标环境质量、绿色发展等多会对政绩考核产生影响,希望能产生制约的作用。

  虽然,国家环保的紧迫性非常强,在国际层面上,政府面临着《巴黎协定》等一系列的国际承诺;人民群众层面上,老百姓对污染治理的期待;加上现实层面的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破坏之后很难修复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GDP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对环保整治的力度和积极性都受到了质疑。

  针对这一问题邹骥认为,过去,人们为了提高很低的收入水平,脱离赤贫,就会牺牲环境,容易超出了环境容量的许可范围。但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的阶段,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此时更有条件,不为那么一点经济利益而去污染环境,因为污染的代价显得更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这种情况发生变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高了,再也不希望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了。

  陈柳钦也呼吁道,我们不要“脏”GDP,要勇敢地向“污染经济”说“不”!

  总之,只要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上增强了,然后相关政策再进一步跟进,那么我国的后工业社会转变的速率就会加快。

GDP考核 生态文明为先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