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胡安国:湖湘学派奠基人

■中国城市报记者 全亚军/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2月26日   第 25 版)

  碧泉书院

  胡安国

  胡安国之墓

  胡安国,北宋福建崇安人。一生以圣人为目标,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潜心研究《春秋》,在湘潭县隐山与次子胡宏共同创办“碧泉书堂”,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湖湘学派”,一方面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有用的治国宝典。

  胡安国从小时候开始就非常聪明,年幼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训童蒙韵语》,十五岁的时候就就读于州学。胡安国为人非常勤奋努力,有一次州学前面有大戏演出,州学中的其他学生都放弃学习到外面看热闹,只有胡安国一个人留在了室内专心看书诵读,老师发现后非常感动,赠他纸笔佳砚。其后,他不负众望,高中进士。历徽宗、钦宗两朝,升迁数职,如屯田郎、太常少卿、中书舍人、皇帝侍讲等职。因愤恨秦桧等的不抵抗主义,不愿与官场黑暗同污,胡安国辞官隐居。他于南宋建炎年间抵湘潭县,在碧泉买山田定居,落户湘潭,并在此开坛讲学,创办了“碧泉书堂”,从此开启了湖湘学派之门。

  胡安国毕生潜心研治《春秋》,绍兴八年(1138),“著《春秋传》成,二月进献朝廷。高宗嘉纳,谓胡安国深得圣人之旨,置之座右,二十四日读一遍。遂下诏授以文阁直学士,命未下,卒”。

  这一年胡安国65岁,高宗下诏赠丧金、丧物,赐田十顷以抚恤其子孙,并谥文定公。他撰写的《春秋传》在元、明以来一直被朝廷定为科考必考之书。他主张“尊王”“君为臣纲”和“攘夷”反对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政治理论。他认为:“圣门之学,则以致知为始,穷理为要,知至理得,不迷本心,如日方中,万象皆见,则不疑所行,而内外合也。”强调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力行践履的实干作风,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参政意识。

  胡安国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修身”。“修身”能使士子“不迷本心”“不疑所行”,“故自修身至于家国天下,无所处而不当矣。”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方能达到成道求仁、治国安邦的功利目的。胡安国去世后,胡宏淡泊名利,一生未仕,收徒授业。扩建“碧泉书堂”, 并更名为“碧泉书院”。讲学20余年,潜心于《春秋传》的研究,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湖湘学派理论体系。他认为,“经世致用”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诸方面的有用之人才。“经世致用”的宗旨:“学圣人之道,得其体未必能得其用,有体而无用,与异端何辨?井田、封建、军制皆圣人竭心思致用之大者也。”同时,强调要能做到在经世致用中“无用不利”,就必须努力“学”与“习”。“人虽备天道,必学然后识,习然后能,能然后用,用无不利。”这就是由胡安国开启的、胡宏完善的、形成具有强烈地域特性、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湖南乃至中国的文化体系——湖湘文化学派理论精髓。

  胡安国父子偏居在这江南僻静的小山村,徜徉于江南山明水秀、民风古朴的自然、人文环境之中,结交十里乡邻,著书立学开馆授徒。“桃李无言自成蹊”,他们的品格、学问一时吸引了众多的湖湘学子纷纷前来求学。胡安国曾诗曰:“桃李成蹊径,春风到草亭。泉光翻浪碧,竹色倚窗青。纵懒从人鄙,忘机觉自醒。济时惭束手,白头抱遗经。”在湖湘学派传人中,尤以南宋宰相、抗金名将张浚之子张栻为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他与朱熹、吕祖谦誊为宋史上的“东南三贤”。

  绍兴二十年(1150),张栻奉父命负笈至湘潭碧泉书院,拜胡宏为师,学习二程理学。经潜心苦读和四方讲学交友,张栻学业日进,胡宏曾称其“圣门有人,吾道幸矣”。胡宏去世后,碧泉书院遂出现“书堂何寂寂,草树亦芊芊”(张栻诗)的衰落景象。

  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栻父赴任潭州,他随父寓居长沙,开始在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授徒传业。乾道六年(1170),张栻主讲岳麓书院。乾道八年(1172),刘琪知在潭州重建岳麓书院,张栻主其事。这样湖湘学子纷纷从隐山转来岳麓书院,以至“一时从游之士,请业问难至千余人,弦诵之声洋溢于衡峰湘水”。由于长沙地处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和交通枢纽,岳麓书院的生徒更多,影响更大,使发端于隐山碧泉书院的湖湘学派又更大规模地盛行于岳麓书院,从而使湖湘学派得以更深层次的发展。当时有学者称“方今学术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

  自湖湘学派创立以来,流风所被,化及千年。以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凛然正气为主要特色的“修身”思想、“实事求是”的实学主张、“力行践履”的实干作风和关注现实的参政议政为主要特色的“经世”思想,形成了湖南人的“蛮性”“特立独行”“打落牙齿和血吞”“冒天下之不韪”的个性,哺育了历代湖湘人才的成长。传统的“内圣外王”的儒学与湖南人的“心性”“血性”相结合,使湖湘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宋明以来,湖南相继出现大批经世纬国之才。

  后人十分敬重胡氏开创的碧泉事业,碧泉书院也历经兴废,胡氏后裔改院为祠,取名胡文定公祠,专供祭祀。祠门联有二:“海纳百川,院育千人。武夷道脉,湘楚名家。”胡氏后裔及湘人慕其胡氏父子之贤圣,生师其人而殁犹敬其神,在南宋理宗年间就修建了“三贤祠”。“秦时明月汉时关”,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已无存,唯有苍萃的群山、阡陌纵横的田野、清澈明净的碧泉、庄严肃穆的胡氏墓冢、参天耸立的三贤祠前的古柏。它们皆映照记录下了湖湘学派一代宗师及后学精研物理、探幽入微、辛勤耕耘、讲求经世之学、健于履践的身影,昭示着南宋早期这一块土地上文化的繁荣。

胡安国:湖湘学派奠基人
湖南文化产业与金融“跨界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