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

谁动了城市的公共空间?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2月05日   第 09 版)

  共享单车火了,然而“随处可栖”的特性引发了新的问题。

  11月25日,在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办事处内,近200辆共享单车被城管执法队员以“占用城市道路开展经营活动”为由暂时扣押,整齐地码放在城管办的院子里。

  一场共享单车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战争正在打响。

  共享单车被城管扣押引争议

  11月25日,成都市民李女士打开摩拜APP发现,地图上原本分散的代表单车位置的小红点集中在了窄窄的华文巷里。直到26日下午,手机屏幕上密集的小红点才四散开来。

  事后,华阳街道城管办解释称,此次扣押是因为共享单车违反了《成都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三项“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开展经营活动”的规定。

  不过成都市城管委相关人士随即纠正了此说法,“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的处理应依据《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自行车等其他非机动车,禁止在车站、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集散地,以及医院、学校、商场、步行街等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周边区域非停车道路上停放。”

  眼见着事情愈演愈烈,11月27日,成都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张正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对于共享单车侵占盲道、机动车道等不规范停放问题,既不能简单制止,也不能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城管、交管等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如何规范管理和有序运营,切实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的正当利益,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1月28日,在成都市政府召开的常务会上,由政府层面提出,要引导市民依法、文明、有序使用共享单车,共促新模式、新业态在蓉实现良好发展,更好地造福市民,要大力拓展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工具出行空间,在规划、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把行人、非机动车优先通行理念贯穿始终,继续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非机动车和人行绿道。

  公共空间的“利己”难题

  事实上,共享单车由于占用城市公共空间,与城管产生摩擦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10月,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就曾将随意停放在园区内的共享单车悉数没收;据上海方媒体报道,近日上海市公安局轨交总队交警大队针对共享单车集中投放引发的乱停放问题,对部分共享单车公司进行了“约谈”。

  对此,中国建筑设计院战略经营助理朱轶夫认为,城市本身有它所习惯的运行方式,比如自行车道、无障碍道路等设施会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服务。共享单车过量的投入会打破城市原有的平衡,造成其他本应该享受城市福利(如残疾人用盲道)的人群利益受到影响。

  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毕凌岚看来,单车的随意停放是完全利己的表现,对于公共空间来说并不是值得提倡的。交通工具的停放涉及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占用,实际上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关乎每一位公民的素质。尽管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各种人群的交通需求,但也并不意味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个个体的私利。

  毕凌岚指出,由于当前公交站点的密集程度还不够,共享单车的需求是必然存在的。但是这种单车本身的停车行为,需要政府从静态、动态的交通上进行系统性的规划。

  “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单车道、停车场和修车点都非常完备。从城市管理的服务角度,在合理的地方划定停车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停乱放的困扰。”毕凌岚建议道。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李凯克表示赞同,“对于政府来说,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是‘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在路边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或者地铁周边收费停车管理区域给予共享单车免费使用等措施,正是让市民能感受到慢行交通便利性的最好方式。”李凯克说。

  专家:公共空间设计要把“人”放第一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地皮紧张,各种元素占据公共空间致使公共空间利益受损现象无处不在,公共空间匮乏日趋严重。

  怎样理解城市公共空间这个概念?记者查阅资料后得知,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然而近些年来,在房地产经济的刺激下,地皮变成了最稀缺的资源,为了利益最大化不少规划都将公共绿地和空间无情挤占了。

  全球规划与建筑领域著名建筑师扬·盖尔在纪录片《人性化的城市》里说:“我们需要公共空间,来遇见各式各样有趣的,对我们有启发的人和事物。”

  不过,扬·盖尔也强调,公共空间面积不宜太大,这样会超出人的感知范围。比如我们在窄街道上走,会觉得体验非常丰富,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到街道上的一切。但是在很宽的街道上,就会觉得有些无聊,因为我们很难感受到空间的印象。

  扬·盖尔建议,做规划和设计时,永远要把“人的生活”放在第一,然后考虑为了满足这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最后是把建筑放在合适的空间里,不能顺序颠倒。

  对此,国内规划专家也指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在考虑经济效应的时候,也要考虑人文效应;考虑商业需要,也要考虑城市的诗情氛围;考虑城市形象,也要给居民多一些精神尊重和照应,留出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幸福和谐创造条件。

谁动了城市的公共空间?
北京新机场高速开建 计划2018年底通车
轨道上腾飞的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