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湘江古镇群 串起湖湘文化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1月07日   第 26 版)

  湘江北段,长沙北部,聚集着一群历史悠久、特色各异的古镇,它们伴水而生、临水而建、依水而兴、因水而秀,文明在此繁衍以至生生不息。“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到书堂览书……”在长沙湘江北段的望城境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等古镇,各镇相距均在10公里以内,统称为湘江古镇群。这些古镇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近年来,通过挖掘整理、保护开发修复,这些文化遗存得以重生,逐步成为长沙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 

  今年以来,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大手笔打造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的战略部署下,湘江古镇群大踏步地开始了“二次创业”,朝着“‘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脚步’的湖湘文化展厅、湖南旅游客厅、全国古镇旅游知名目的地”的目标,惊艳地开启了再出发之旅。

  乔口渔乐无穷

  湘江、柳林江、团头湖三面环绕,波光潋滟的水面铺满全镇约六成的土地,这里是古镇群最北端的乔口,似水温柔。 

  乔口镇位于望城区与湘阴县交界处,东靠湘江大堤,北依乔江,亦即乔江入湘江之口,是典型的渔乡;车船南来北往,交通便利,是原长沙县北一个古老、繁荣的集镇。大明《一统志》云:“在长沙县北九十里乔口镇,旧有三贤堂,祀屈原、贾谊、杜甫。元元统年间邑人黄澹因设义学于此,诏赐乔江书院。”故乔口以“三贤”著称。杜甫晚年入乔口时,曾写过“树密早蜂乱,江泥轻燕斜”的名句,赞美乔口水乡的秀丽景色。以后各朝均有文人到此填词、赋诗,曾有“长沙七万户,乔口八千家”之称,可以想象当年乔口之盛况。杜甫舟过距乔口不远的湘夫人祠时,想到屈原在《九歌》对湘夫人吟唱,忍不住赞叹“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入乔口》时,又想到贾谊与屈原相同的命运,又嗟叹“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来到乔口,你也就来到了鱼的天堂。乔口的渔俗文化源远流长,团头湖新石器时代遗址里渔猎工具的出土是最好的证明。如今的柳林江畔,还常有独自垂钓的老翁。你可以在960公顷水面构成的长沙市“百里水产走廊”核心区里寻找独一无二的翘嘴鲌、匙吻鲟。步行街上,比肩的鱼馆各出新招,草堂鱼杂、渔都火焙鱼、爽口鱼皮……未来,这里还将与湖南省湘菜协会合作建立吃鱼一条街,爽翻你的味蕾。对岸的全国首个渔文化主题乐园柏乐园是亲子游乐的欢乐世界。

  靖港古香古色

  从乔口往南约8公里,沩水汇入湘江口畔是有“小汉口”之称的靖港镇。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之一。明《一统志》云:“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当地百姓为纪念李靖,遂把“沩港”改为“靖港”。清同治《长沙县治》亦载:“唐李靖驻兵于此,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 

  李靖(571—649),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少通书史。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高祖定京师,本欲斩之,而以壮士将其释放,被召入秦王幕府。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武德四年(621)授行军总管,委以军政,讨萧铣,领军镇守长沙湘江沩水港口,后度岭至桂林,收复整个湖南地区,分道抚慰,南方悉定。封永康郡公。百姓感佩其功德,特在靖港镇立李靖祠以祀,旧有戏台,其联云:“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唱大江东去,九天烟云,好凭弦管吹开。” 

  靖港地处湘江西岸,东望铜官,是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凡滨湖湘阴、益阳及宁乡和本区粮食、土产多以此为集散地。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原长沙县第一繁荣集镇。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即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著名商号有杨广兴粮行、秦裕泰南杂号等。 

  靖港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镇仅数里的团头湖就散落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今全镇保留木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宏泰坊”“育婴堂”等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全镇古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位于保健街的戏台,长16米,宽4.7米,南临小河,系“中华民国十年宁乡八埠公建”,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栏柱之间以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保健街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戏台原与庙相连,杨泗庙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并设“八元堂”以招揽运输,它既是一座供船运工人祭拜、祈求平安的寺庙,同时又是当时宁邑从事水运船主聚会的会馆。 

  摇曳在长长的麻石古街上,一幅“清明上河图”浮现眼前。各种小吃与特产摆满街边,行人穿梭如织,沩水就在一旁伴着清风静静流淌。金记铁铺、李万顺香干……城市中早已消失的老店铺、名作坊还依旧在这里慢条斯理地驻守。宁乡会馆、宏泰坊、中共省委旧址……那些曾经繁华的古建筑,将时光沉淀在了白墙黛瓦里,沁出了迷人的芬芳。你还可以走进陨石馆、靖港族谱文化馆、江南民俗文物馆等领略各大特色场馆的风采。

  新康雅俗共赏

  大清《一统志》称:“沩江在宁乡县一百五十里,源出大沩水,东北流入长沙县界,名新康河,又东北入湘。”沩水入湘江处,称新康口,其北岸即新康镇。杜甫诗《北风》即在新康所作,杜原注:“新康江口,信宿方行。”诗中有“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之句。 

  新康口扼湘北水上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水经注》载:“新阳(宁乡)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长沙)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据此断定“新康河即古之沩口戍也。”《水经注》中的“新阳”和“新康”均为今宁乡县的前身。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孙吴取荆州(其时长沙属荆州)后,分益阳为益阳、新阳二县。新阳县辖地大约为今宁乡县境及今望城区部分地域。新阳县治设长桥,即今宁乡横市镇。《水经注》又载:“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经新阳县南入湘江,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新康”二字究其含义,因上有沩水、茆江(茆江下游即八曲河,亦称漮水),故取新阳的“新”,漮水之“漮”,去水旁即名新康。 

  新康在汉、晋时属新阳县和新康县,唐代以后属长沙县,清代称新康都,辖靖港、乔口等地。到清代,新康又恢复往日的繁华,到处莺歌燕舞,戏楼遍布整个集镇,举人袁松崖有《新康戏楼》联曰:“湘水庆安澜,恰当古寺钟摇,锦缆牙樯千里集;江村欣赛社,又听阳春调逸,渔歌樵唱万人欢。” 

  昔日新康古刹甚多,较著者有“洪山古刹”,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时重修二次,祀洪山佛祖,香火鼎盛;“阴阳庙”建于清代中期,位于街的中心,是由江西会馆建造的万寿宫,祀许逊真人,福建会馆建造的“天后宫”则祀嫘祖姐,二庙背向建造,一向东一向西,故称“阴阳庙”。 

  来新康,从入乡的那一刻,你就像活在了戏里。“手拉风箱呼呼响”,路边居民的家中不时飘来新康人最爱的花鼓戏。抬眼之间,栩栩如生的生旦净末丑铺满临街房屋的墙上,而花鼓戏《洪兰桂打酒》故事就发生在新康的裕源糟坊里。你可以去全国首家戏曲人物蜡像馆里找一找你喜欢的李谷一、梅兰芳…… 

  来新康怎能不看戏?新康剧院、社戏码头、“漮水梨园”,白天看花鼓戏,晚上看电影,每年免费的200场花鼓戏,50场电影等你来赏。 

  “浏阳的鞭子,河西的班子。”曾与浏阳鞭炮齐名,被法国《费加罗报》称为“比金子还贵”的望城皮影戏,如今只有新康皮影艺术博物馆里才找得到。你可以听它的主人——54岁的皮影戏传承人朱国强讲过去的故事。 

  书里写着戏,墙上画着戏,乡民演着戏。未来这里还将建设戏剧博物馆、脸谱博物馆等,广泛吸纳戏曲、皮影戏、快板等民间艺术文化。

湘江古镇群 串起湖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