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走进魏源的诗情笔墨

■陈柳钦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1月07日   第 25 版)

  魏源

  一桁青山六代宫

  沧桑都在水声中

  中今雨雪千帆北

  自古云涛万马东

  千载江山风月我

  百年身世去来鸿

  陆机别有兴亡辨

  不与过秦监夏同

 

  魏源(1794-1857年),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邵阳县金潭沙洲上(今隆回县金潭乡),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的诗人身份不容忽视

  魏源是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闻名海内外。魏源一生的主要精力致力于弊政改革和经学、史学以及时务政事等方面的研究和著述,不以文人自居。但他的文学创作,却由于先进思想的照耀,为鸦片战争前后的文坛开了新生面,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之一。魏源在文学、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教育、历史等方面都有著作,且见解独特,其诗歌成就也非常突出。只是为他的名著《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卓见的光辉所掩,诗人的身份便很容易被人忽略。 

  诚然,魏源以学术著而不是以诗名,并非自当代始。《湖南通志·魏源传》云:“源体貌奇伟,为文下笔千言,雄恣精奥,似先秦诸子,嘉道以来,楚南论诗古文,以源为大。”然自清末以来,研究魏源诗作,学界颇有微词。辗转因袭,影响后来学者。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1818年-1891年)在清同治九年(1870)写的《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中就曾经感叹:“默深先生喜经世之略,其为学淹博贯通,无所不窥,而务出已意,耻蹈袭前人。人知其以经济名世,不知其能诗,而先生之诗顾最夥。”这以后,梁启超论当时清末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标举龚定庵(自珍)与魏源二人,谓为开新学术之先河,发新思想之萌蘖,而于诗,却扬龚而抑魏。20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游国恩(1899-1978)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谈到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认为“真正打破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人是龚自珍”,而于魏源,虽也承认“产生进步文学的潮流,龚自珍、魏源开其先。”自此以后,从各种大学文科教材的编写,至各种文学史的著述,魏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每况愈下,恰如他生平仕途一样,命运多舛,天道不公。 

  魏源一生集改革家、思想家和诗人于一身,当时龚魏并称,而“人知其以经济名世,不知其能诗”,这对作为诗人的魏源来说,未尝不又是一种不公,且是身后的不公。其实,凡是能读到他作品的人,无不异口同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为“默深诗如雷电倏忽,金石争鸣,包孕时感,挥洒万有”的非凡气势所震撼。与魏源同时且交往甚深的诗人张维屏(1780-1859),在其著作《清代诗人艺谈录》中评介魏源云:“默深学问渊博,才气纵横,其性情兀傲,几若目中无人。……其诗文发扬纵肆,字句纸上皆轩昂,洵一代之奇才也。”窃以为此论可资治文学史者参考,以利纠偏正视听。罗汝怀(1804~1880)在晚年所作的《古微堂诗集叙》中盛赞其于诗“自行胸臆,达难显之情,状未道之景。古质如谣,明畅如策,栉比如赋,于是诗又别为一格。有谓自唐宋以来,诗家派别繁多而未有此体者,舍人不屑也。”郭嵩焘在惊叹之余,直道其是“平视唐宋以来作者,负才以与之角,将以极古今文字之变,自发其嵚崎历落之气。每有所作,奇古峭厉,倏忽变化,不可端倪。”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1833—1916)曾曰:“诗法既穷,无可生新,不失古格而出意新,其魏(源)邓(辅纶)乎?两君并出邵阳,殆地灵也。”又曰:“零陵作者,三百年来,前有船山,后有魏、邓,鄙人资之。”王湘绮平生自视极高,目无馀子,而于魏源,独相推许。古代文学史专家马积高(1925-2001)曾说:“平心而论,论文章学术思想和经世之才,魏大大高于龚;论诗赋文学,魏只是稍逊于龚。”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是比较全面而公允的。其实,通观魏源的全部诗作(共约1750首),从整体而言,“古质如谣,明畅如策,栉比如赋”“别为一格”,如张翰仪在其编撰的《湘雅摭残》中所云:“雄浑似杜陵,奥衍似昌黎,傲兀似山谷,奇险似东坡,集古贤之长而自成一家。”

  魏源的诗风

  魏源的诗不仅受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影响,而且从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自居易、苏轼等著名诗人那里吸取营养,既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又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从具体内容上看,魏源的诗可说特色有二:一为重功利、重教化的反映时事之作;一为以“复古”为创新而风格奇崛险怪的刻画山水之作。无论是他的时事诗、咏史诗或山水诗,皆是倾味其胸中抑郁昴扬之气,表现出一种沉雄奇警的诗风,亦即他自己所推崇的“仁贤发愤之所作”。如《金陵怀古》八首之一:“一桁青山六代宫,沧桑都在水声中。中今雨雪千帆北,自古云涛万马东。千载江山风月我,百年身世去来鸿。陆机别有兴亡辨,不与过秦监夏同。” 

  再如《晓窗》:“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晓窗》是魏源平生所作著名诗歌之一,是魏源感慨人生苦短、必须建功立业时写的诗。诗人巧借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之典,警示人们要立志奋发,有所作为,切不可蹉跎岁月,要有时不我待,立志济天下,安邦民,为国献身。 

  由于魏源把深厚的舆地之学同一泻千里的诗情相融合,故而其山水诗始终表现着对具体山水景物细腻精确的描摹,对气势氛围的渲染,把工笔描写和大笔淋漓结合起来,构成雄奇婉丽、遒劲奔放的审美特征。如《游山吟》:“半生放浪山水里,日逐烟霞穷不已。世人狂我弃利名,我亦怪世遗云水。” 

  在《游山吟》里魏源抒发了对山川的热爱之情,阐述了对山川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进而说明他游山玩水的旨趣,他认为天下山岳河海虽然形殊然而同质,“骨肉虽殊性情同,一山参破万山见。”因而人的性情魂魄、精神灵气均与自然相通与山水吻合,“人生天地间,息息宜通天地。……”徐世昌(1855—1939年)在《晚晴簃诗汇·诗话》中云:“默深为文发抒心得,不蹈故常,奥如衍如,自成一格,作诗亦然。其雕镌造化搥险凿幽之笔,能使山元遁形,水无匿响,凡难显之状,未道之景,一经摅写,如鼎铸象,如镜映影,自汉、魏、唐、宋以来,亦别为一体。盖其才大学博,不能以常要绳之了。”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1908-2003)曾说,“魏氏立足神州,放眼世界”,所写“大量山水诗,也是力破前人框架”。

  作为清末经世派的代表,魏源诗文俱注重益于世事之用,由此其诗歌具有典型的“质实”特征。“质实”是文华质朴与内涵实在的结合,“实用”之诗源于魏源对国家的政局败落的严重危机感和匹夫之责的回响,希冀以诗歌来唤醒世人,改革现状。同时,诗人的文学思想源于今文经学,主张文学致用论。他重视学问,主张文学表达真性情,提倡诗教作用,因此诗歌又具有质朴的特点。魏源作诗贵在“厚”“真”“重”,即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有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蕴意厚重,能使读者有所感、有所悟。他用诗歌来指陈时务,筹画方略,呼唤改革。魏源的时事诗,是时代的号角,是民族的心声,在近代诗歌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和重要意义。 

  总之,魏源的诗歌,是他的改革心声的吐露,是他的激越情感的结晶,是他的艺术才华的表现。魏源的诗歌正是以其雄浑遒劲、气势奋发、富孕时代感而风流于一代诗坛。

走进魏源的诗情笔墨
潇湘灵韵·当代湖南国画(山水)作品展在京开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