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突破物联网发展瓶颈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1月07日   第 17 版)

  日前,国家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2016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表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5年超过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传感器和无线射频识别市场规模分别接近1000亿元和373亿元,机器到机器应用的终端数量超过1个亿,占全球总量3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四大瓶颈亟须突破。为此,中国城市报记者特邀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智慧城市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黎明博士、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副会长刘鹏专家贡献良策!

  瓶颈之一:缺乏核心技术

  怀进鹏:物联网领域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能力依然薄弱,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特别是传感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在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加工、制造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需求大量依赖进口。标准体系仍不完善,一些重要标准研制进度较慢,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难度较大。

  专家建议:

  宁家骏:由于传感器芯片应用的差异性非常大,所以首先应通过国家财政的引导和扶植,坚持持续支持基础研究;其次要靠应用牵引和市场的力量,逐步在物联网产业链上形成闭环,促进关键技术的突破;三是在技术创新领域,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占领技术高地;四是要加快标准建设,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讨论、研究和制定。 

  刘鹏:华为主导的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其芯片可以做到低于1美元,1节5号电池可以使用10年,同时还推出了Lite物联网操作系统。 

  云创大数据正在研制的纳米材料传感器,将传感器变得只有米粒大小,并将对感知对象的分析任务上移到大数据平台,可大幅降低传感器成本,并在很多情况下能将传感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樊会文:芯片、传感器等既是核心技术也是基础技术,需长期研发和推广应用才能达到产业规模,且有明显的外部性。对这类技术和产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和企业投资,国家要在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上进行投资,科研院所要参与研发和推广。

  瓶颈之二:产业链协同性不强

  怀进鹏: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引领能力的龙头企业数量有限,大中小企业梯次协同发展格局尚不完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应用部署等环节需要形成更大合力,产业示范工程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专家建议:

  宁家骏:发展物联网产业必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 

  樊会文:产业链协同是一个通过市场机制逐步进化并动态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产业组织参与服务。每个领域都应按照协作关系建立一些产业联盟/中介组织,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及其用户在联盟和中介的服务中加强沟通联系和互利合作,逐渐形成产业生态。 

  张黎明:我国需要在重大战略高地组建类似“发动机集团”的物联网核心领军企业,以此带动产业应用。

  瓶颈之三:物联网与行业融合不足

  怀进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仍然缺乏,部分行业存在管理分散、推动力度不够的问题,发展新技术新业态面临跨行业体制机制障碍,跨领域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还存在较多障碍。

  专家建议:

  樊会文:物联网要发展起来必须借鉴互联网的成功模式,走平台化运营道路。只有平台化运营,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和专业服务,也才能找到商业模式,同时打破行业体制机制壁垒。 

  张黎明: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发展,物联网正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物联网可以广泛应用在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和运行监测方面,可以广泛应用在我们的运动健康和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纯粹的物联网没有商业价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与行业融合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体验。

  瓶颈之四:安全风险不容乐观

  怀进鹏:物联网节点分布广、数量多、环境复杂,安全性相对脆弱。随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推进,传统信息系统具有的安全问题迅速扩散到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控制系统大量应用,其安全漏洞会带来风险,车联网等新兴应用的安全性也面临一定考验。

  专家建议:

  宁家骏:安全风险大部分源于物联网用户和厂商安全意识非常缺乏,无人职守的设备认证体系非常脆弱所致,所以物联网安全需加强统一的顶层设计,重视设备本身的可信性和身份问题。 

  樊会文:防控安全风险,一方面要在应用中总结安全管控经验;另一方面要在应用中发展自主技术和产品。

第十一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开幕(资讯)
突破物联网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