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民航大众化时代迎来新契机

■中国城市报记者 乔妙妙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1月07日   第 13 版)

  日前,国家民航局印发《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民用机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市场,创新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投融资方式,加大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政策支持。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现代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柱庭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民用机场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我国航空业的飞速发展,对航空基础服务设施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就目前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来看,并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

  民用机场建设准入门槛降低

  根据《意见》,国家民航局将把符合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国家批准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的运输机场项目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并将减少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运输机场数量,即全面放开通用机场建设,对投资主体不作限制。 

  民用机场是航空运输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特别在抢险救灾方面有较强优势。该《意见》的出台,旨在进一步促进民航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激发民众参与民用机场建设活力,加大对民用机场投资力度,扩大社会资本在民用机场运营范围。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现代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柱庭说,该《意见》表明民用机场的投资主体由以前的国有投资为主,转变为现在政府和社会民间资本的合作,政府投资一部分资金,再引进一部分民间资本,两者成为了互相合作的关系。 

  专家称,放开民航机场建设和运营市场准入,可拓宽民用机场建设及运营的资金来源渠道,探索民航运输与物流业、临空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对推进民航行业供给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我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服务范围和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全面放开机场建设运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民用机场建设的审批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项目审批现已调整为政府各级投资主管部门按照投资主体、机场性质、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审批权限等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民用机场建设需厚积薄发

  据悉,我国共实施新建机场50个,迁建机场10个,改扩建机场94个,直接投资累计完成达2600亿元,机场密度由“十一五”末的每10万平方公里1.8个增加到2.2个。按100公里服务半径计算,已覆盖了全国84.4%的人口,90.6%的经济总量和87.2%的地级市。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的机场达到9个,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达到26个。 

  从数据来看,我国民航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枢纽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依然不足,尤其在我国高铁迅速普及发展之时,民用航空的发展更显尴尬。 

  张柱庭指出,民航的最大特点是建设周期长,前期投资数额大且回报率低。而且机场的收入不高,民用航空并不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因为其具有一些基础设施的属性。这意味着机场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再加上资金投入的特点,决定了仅靠国家投资建设难以为继。因为对资金投入比较大,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该《意见》的作用在于吸收民间资本,解决了最核心的问题即资金短缺。 

  国际互联互通、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消费结构升级,民航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都对机场的保障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张柱庭认为,该《意见》的最大亮点是引入民间资本,优化民用机场建设,最大程度上引导民航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专家预计,“十三五“期间航空业务量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张柱庭表示,凡是有社会资本介入的管理,往往产品的效率和效益都相对好一些。而此次《意见》的出台,则为民间资本介入打开了投资的缺口。 

  据悉该《意见》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提升机场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民航行业安全、高效运转。 

  张柱庭说,民航机场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在项目建设前期资金紧张,国家欢迎投资人的介入,而在建成之后,又提倡以公益为主,经济回报考虑欠佳。 

  民航局向媒体表示,对于参与建设运营民用机场的社会资本,相关部门将加大监督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建立健全守法信用体系,依法开展检查、验收和责任追究。

民航大众化时代迎来新契机
沪启动省际客运行业接驳运输试点首批8条线路(资讯)
网约车并非道路拥堵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