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共建美好城市 共享和谐发展(社评)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1月07日   第 02 版)

  10月31日,是第三届“世界城市日”。“世界城市日”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倡议设立的国际日。它来源于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以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总主题。“世界城市日”的设立,旨在提升国际社会对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关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相关国际合作,让不同国家、组织之间相互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携手建设更加绿色、宜居、便利、和谐的城市。目前,“世界城市日”已成为国际社会宣传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同探讨构建宜居和谐城市、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各类挑战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当前,全球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水平将提升到70%至80%。届时,会有更多的人口以城市为家。然而,在城市发展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面对如此多的危机。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认知和定义开始发生根本转变,宜居生活成为了近年来全球城市面向未来的共同趋向。特别是在全球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巨型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超大型城市不断涌现。这些超大城市如何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能级、实现更具效率、更富有包容性、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全球城市发展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共建城市,共享发展”(SharingInclusiveCities),这是2016年“世界城市日”的年度主题。这一年度主题揭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与终极目标,同时,也与第三届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公布的“新城市议程”中强调的“包容性城市”和“包容性目标”相一致,重点关注经济包容共享、社会保障融合、民众参与城市共治等核心内容。 

  城市在飞速发展,人类居住环境却持续恶化,城市的无序扩张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可以成为城市纽带,将低碳、循环和富有弹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内涵有机地衔接起来。通过绿色发展,努力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经济节约的城市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包容性城市是联合国提出的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所谓包容性,是指外来人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包容性城市首先意味着共享,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共享平等的社会权利、共享均质的公共服务。包容性城市同时意味着参与,这是基于社区脉络的广泛参与,令其发展成为包括政府、公司、社会组织和民众共同参的包容社区,进而实现社会改善和社区复兴。美好的城市生活,离不开共享,让每一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要求共建,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共建城市,共享发展”要求我们善治下的人与城市理应成为有机的和谐共生共同体,那就是“我们的城市,共同的家园”(OurCity,OurCommunity)。

  伴随中国城市快速发展而来的各种“城市病”,尤其需要政府、社会、市民齐心协力、共治共管。2015年12月,时隔37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因此,在充满挑战和战略机遇的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下,我们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共建共享美好城市。当然,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城市建设、治理、发展格局,需要政府科学谋划,转变发展模式,依靠创新转型,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韧性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人民城市人民管,政府要从“划桨人”变成“掌舵人”。城市共享发展,需要全民共建。只有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才能切实提升城市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美好城市的共建共享。也许这样,未来城市将不再“孤单”,居民可以满心享受城市共建共享时代。

共建美好城市 共享和谐发展(社评)
能源文明需走智慧之路(社评)
城乡规划要合纵连横(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