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传统戏曲唱响新媒体“舞台”

■中国城市报记者 何玲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0月24日   第 21 版)

  “拾翠——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建系十周年”展厅实景

  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

  专业的戏曲唱腔、精妙的表演技艺、杰出的经典剧目,一群来自孔子学院的外国年轻学生被国家大剧院的戏曲表演吸引住了。与传统表演形式不同的是,这群外国学生观看的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的戏曲动画。

  10月17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国家大剧院支持的“拾翠——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建系十周年”展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该展览以“互联网+戏曲”的方式,呈现了100余件设计作品,涵盖美术、戏曲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及交互设计等方面,带领观众走近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戏曲艺术。

  主办方表示,“戏曲动画这种新老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动画这一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戏曲;另一方面,则依靠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探索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讲述中国故事。”

  传播就是最好的传承

  冯其庸在谈论中国戏曲与民族精神时曾说过,“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其中必然包括独立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无论是受众面较广的京剧,还是其他地方戏曲,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保护、传承和创新已成为当代戏曲的核心主题。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认为,“在多元文化影响下,戏曲不断被边缘化。虽然有客观原因,但我认为主观原因是戏曲距离它自身的土壤、距离基层、距离年轻人、距离老百姓的朴素要求越来越远。作为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我们有责任去思考、探寻,为中国戏曲的未来寻找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就明确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

  作为我国戏曲艺术教育的领军院校,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表演方向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巴图也指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同等重要。

  2016年正是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建系十周年。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王晓宁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2006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建立了新媒体艺术系之初,大家都在持观望态度,在那个时代,新媒体艺术发展还未形成规模。但对戏曲学院来说,我们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即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对戏曲学院而言,除了要培养戏曲传承人才,还要培养戏曲传播人才,包括戏曲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结合的传播人才。”

  新媒体戏曲艺术引年轻人关注

  此次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的展览,以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建系十年以来的教学成果为主,集中展示了新媒体艺术系师生在新媒体技术与戏曲艺术结合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成果,展出的戏曲动画也是新媒体艺术系的一大特色,师生作品均多次斩获国内外奖项。

  “我们这10年,虽然时间很短,但通过实践,将戏曲和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进行结合,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王晓宁指出,虽然目前可能还不是特别成熟,但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在文博会、798艺术区、园博园等一些场馆进行展示外,中国戏曲学院还将作品带到国外进行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播。特别是2014年9月,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和法国卢瓦尔河大区孔子学院在法国昂热孔子学院共同主办的“走进戏曲的幕后”展览上,新媒体戏曲艺术作品吸引了近30万人观看,获得了法国观众的高度认可。

  “留住老观众、培养新观众,新媒体的传播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越剧一级导演童薇薇说。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要增加年轻人对戏曲的了解,还要创新传播形式,要从适合他们接受信息的习惯角度出发。

  王晓宁也指出,对中国戏曲艺术传播而言,用动漫这样一种国际通用的艺术语言,能够让更多生活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年轻人充分认识戏曲、了解戏曲,让世界各国年轻人都可以关注戏曲艺术,让戏曲产生新的活力。

  11月,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还将去俄罗斯,同列宾美术学院进行交流展览,以期让更多国内外的观众通过数字媒体的方式,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戏曲艺术、体验戏曲艺术。同时,也希望将“戏曲画派”这样的概念传递到国际上,让世界看到到戏曲艺术新的传播形式,进而更好地推广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传播人才要内外兼修

  当今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戏曲传播也需要有内外兼修的实力。天津京剧院艺术总监王平指出,“说到底,戏曲的传承是人的传承,前人点燃了这把薪火,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接棒,坚守这一份理想,肩负起一份未来的希望,让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作为以戏曲艺术为主的唯一一所传统高校,我们的学生——无论是表演类的,还是传播类的,入校后都会学习较多的戏曲类课程。我们的学生除了具备动画制作的技术能力外,还掌握了丰富的戏曲理论知识。”王晓宁认为,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在做戏曲动画时,对戏曲表演程式化、韵味的把握会更准确。”

  但近年来,戏曲人才培训班和培养计划众多,重心都落在夯实“四功五法”的基础和加强传统戏的积累上,戏曲类传播高级人才的积累还略显不足。

  以动画专业为例,受招生规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动画人才每年只能招收20人左右。但是, “戏曲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学院的师资队伍还是比较强的。”王晓宁指出,“就动画专业来说,配备了专职教师7名,还有一些校外兼职导师和客座教授,这相当于一个老师带2-3个研究生,小班教学培养出的学生质量非常不错。”

  拥有传统戏曲文化知识和新媒体技术的综合人才,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正在推进中国戏曲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王晓宁表示,目前,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在考虑逐步扩大各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传统戏曲唱响新媒体“舞台”
空中旋转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