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媲美古埃及的良渚水利工程

■中国城市报记者 孟航/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0月24日   第 18 版)

  今年5月,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入选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的余杭区良渚镇。若干年前,考古发现良渚遗址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古城巧妙地修建在山丘和水系之上,分三重:最中心是宫城,面积达30万平方米;围绕宫城的王城,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外围的外郭城,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全城有8个水门。堪称华夏史前第一城。

  考古研究人员通过良渚古城的长期研究调查,发现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考古专家通过多方面技术证实,该水利系统属于良渚时期,距今约有5000年历史。

  如此看来,良渚古城水利工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拦洪水坝”系统,比“大禹治水”早1000年左右。有关专家认为,良渚水利工程年代早、分布广、规模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技术先进,体现了良渚社会高超的规划、组织和管理能力。这项考古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的重要发现,开启了史前水利考古研究的新领域。

  良渚古城所在区域是浙江省最大的暴雨区。夏季暴雨、山洪频发,严重威胁古城的城市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良渚先民在北部山区建立了一套高坝系统,分两组,都位于山谷谷口,分别封堵了两个谷口的洪水。这样一来,就把顺着地势倾泻而下的洪水蓄积在坝体北侧的山谷中,形成一大一小两个高山堰塞湖,既拦截洪水,又完成了水力资源的积累。

  如果洪水太大,高坝系统拦截不了所有的洪水呢?良渚先民又在高坝以南,利用自然地势,把起伏的丘陵连接起来,没有丘陵的地方就修建长堤,形成低坝系统。这样就又围成了一个低洼的人工湖。

  然后在人工湖的东北角留以缺口,修有水渠,已经被杀去汹涌之势的水流被平缓地引到护城河中。

  两个高山堰塞湖相当于一级水库,低洼的人工湖就是二级水库。自然山川与人工修筑相结合,两级水库与水渠相配套,就形成了一套复杂、高效的水利系统,满足防洪、交通、灌溉等需要。

  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的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几乎达到今天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面积的十分之一。这样的一套系统,可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这其中高超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工程是在5000年前由手无寸铁,甚至无寸铜可用的良渚先民们完成了。

  更让人惊愕的是,考古发现,高坝系统的年代,可能要远早于良渚古城。这就让良渚古城的规划建造过程更加清晰起来。

  也就是说,良渚先民是在决定建造这座城市之前,预先规划并建造了这套水利系统。那么,良渚先民的水平,就不仅仅是某次洪水来了之后,修水坝拦截那么简单了——而是为了建造这座城,预先规划1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来解决未来城市的防洪、用水和交通问题。

  这比现在某些城市动辄暴雨一来,城内看海的城市规划,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这一城市规划如此科学,当时必然有一批知识非常渊博的水利专家,并且良渚文化要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

  过去,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也不过是约4000年前大禹治水,还仅仅是存在于传说之中。而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考古发现就用实物证明,早在5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技术上媲美埃及和两河文明的水利工程。

杭州要让75%的降雨量可控可利用
征稿启事
媲美古埃及的良渚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