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史称“宝庆”。它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
邵阳市现辖一市三区八县,全市人口800多万,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控引黔(贵州)桂(广西),襟带长(长沙)衡(衡阳),贯通祁(祁阳)永(永州),自古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发达。其境内高山、丘陵、盆地、平原各类地貌兼有,大体是“七山一水两分田”。
邵阳山河秀丽,风光旖旎,特别是今邵阳市市区,原为宝庆府和邵阳县治所在地,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散布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由“双清秋月,六岭春色、龙桥铁犀、洛阳仙洞、桃洞流香、神滩晚渡、山寺晓钟、佘湖雪霁”组成的“宝庆八景”。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能具体反映出邵阳2500年厚重历史文化“宝庆八景”,已经湮灭在泛黄的地方史志记载中,留存在邵阳老人们口耳相传的“宝庆八景”也只能在回忆中去回忆,空留一个名号而已,即使部分保存下来的如“洛阳仙洞”等,亦面目全非,残破不堪。
作为早期的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已逾古稀的书画家何斌阳先生凭着自己深厚的书画功底和对古城的热爱,强忍病痛,历时数月,挥毫泼墨,绘就《宝庆八景》八条屏以及《宝庆故事》丈六山水巨制,将“宝庆八景”绘制得美轮美奂,或多或少给当代邵阳市民带来了无限的念想与遐思。
双江秋月
资江悠悠,邵水汤汤,双清合汇处,携韵成景名为“双江秋月”。
“双江秋月”景区位于今双清区双清路砥柱矶上,系由砥柱矶、高庙潭等自然景观和古寺庙、古亭阁、古碑刻等人文景观组成的综合性风景区。砥柱矶是一座伸入资江中流略如半岛形高峻而陡峭的山峰。危石嶙峋,峭壁高耸,脚下的高庙潭,素湍碧波,倒景回清。峰本无名,明嘉靖十七年(1538)二月,湖广巡抚顾嶙见其“当水之冲,甚奇特”,遂题名“砥柱矶”。
六岭春色
邵阳旧城内东南隅有天池、铁铸、望仙、六一、八角、鹿头6座山岭。天池山上有池,四时不涸,后人掘口引水,水不复出。宋代在六岭顶上各建一亭,分别名为绣谷遐观亭、苍雪寒碧亭、楚望亭、杏冈亭、月池亭,后颓圮。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邵州知州刘保于旧址复建,并在六亭之间建镇边楼。站在这些楼阁上,远眺石门、白云诸峰,青翠如画;近俯资、邵二水,泄碧流光。特别是早春来临,竹随雨绿,桃逐风红,细柳轻烟,莺燕啁啾,为城内寻春佳境,故又称为“六亭春色”。
龙桥铁犀
“龙桥铁犀”是指以青龙桥和置于桥墩的铁犀为中心的水域、市街所构成的景区。青龙桥是邵阳市城区横跨邵水的交通主道,唐代乾宁年间已建木桥,屡毁于水灾。南宋理宗宝庆年初,郡守宋仲锡改木桥为石墩桥,并置铁犀于中墩上游,以镇水怪。为奉贺曾领“邵州防御使”的赵昀嗣位为理宗皇帝,取名为“跃龙桥”。按八卦方位,此桥在城东“震”方,中国古代神话以震位之神为“青龙”,故宋代灭亡之后,改名为“青龙桥”。清乾隆间重修东关城楼,此桥位于东关下,亦称东关桥。1978年改名为东风桥。现复名为“青龙桥”。
洛阳仙洞
洛阳洞是前进山下的一个岩洞,景致清幽,“资邵二水汇流其下,石室曲折,后穴冥通不知所底,壁间字痕可读”(见道光《宝庆府志》)。洞旁有洛阳井,水清如镜,长旱不竭。据传,洞、井皆为唐人申泰芝思念他在洛阳的母亲而命名,故称“仙洞”、“仙井”。
桃洞流香
桃花洞地处现大祥区城南街道办事处桃花村,是邵阳市区较大的喀斯特地貌现象。洞内景致奇特,“目顾左右,如水涡,如浪叠,如虎蹲,如夏云奇峰,如老冰垂注,盖石乳凝结也”,“石室宏敞,土维摩数尊,或卧或倚,有石凳、石床。灶顶有圆窦如镜,摄受日光。”(见道光《宝庆府志》),洞内有地下暗流。过去,洞前多桃树,春天桃花盛开,瓣落水中,经洞内阴河,再由山后溪中流出,故称“桃洞流香”。
神滩晚渡
神滩渡在现大祥区新滩镇境内。资水由西南方向来,到此处折转向东,故江面宽阔,水流平稳。旧时,这里设有木蓬船义渡,并有义田16亩为义渡开支,公路兴起之前,是通向西南的要道渡口。相传,古时有神秘的铁船往来于两岸之间运渡,曾有渔人于渡旁得一头盔,长0.5米,重5公斤,故称“神滩渡”。岸边有神滩晚渡亭。每当夕阳西下,朱亭映衬碧水,行人争渡,浆声人影,波光粼粼,景色十分绚丽。明佥事杨廷芳有《神滩晚渡》诗:“路转神滩入望赊,归人待渡簇平沙。空江寂寂来鸿渺,远树依稀落日斜;暝色酿成千里雾,橹声摇碎一江霞。纷纷世故忙如蚁,那得浮生鬓不华。”
山寺晓钟
据说,东山寺本为一小寺,后城内太平巷之太平寺迁东山,两寺合并,为宝庆府聚僧讲经之地,称为太平兴国东山讲寺,简称东山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6),移县署钟楼之“景泰铜钟”于寺内。每当清晨,嘹亮的钟声远播于街巷闾里和资、邵二水的行舟渔船之上。明兵部侍郎张同敞有《东山寺》诗:“古寺入风幽,村烟江水头。木疏钟磬落,人静雨花流。有客寻闲约,逢僧问静修。擎杯云到掌,醉为此山留。”
佘湖雪霁
佘湖雪霁景区在现双清区境内。山势“高崖峻耸,不易攀登,积雪尤甚。晴霁登临,风景特异。”明参政车大任《小佘湖山》诗:“佘山高百仞,翻爱雪晴时。积素兼天远,凝晖映日奇;千林频送色,万壑顿回姿。欲借阳春意,挥成郢客辞。”此山称“小佘湖山”始自唐代,唐时崇尚道教,申泰芝殁后,朝廷令邵州为其建庙,岁时祭祀。
虽然画图中旖旎多彩的古“宝庆八景”早已成为邵阳人的记忆与传说,但凭着邵阳“湘中重镇”的区位优势和即将到来的飞速发展机遇,邵阳市委、市政府已然启动了城区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全力恢复“佘湖雪霁”“六岭春色”“洛阳仙洞”“神滩晚渡”“山寺晓钟”“龙桥铁犀”等古八景,并积极建设东塔公园、北塔公园、紫薇博览园、宝庆森林公园、体育公园等八个公园,形成新八景。重点打造“五馆一街一墙一阁楼”的文化旅游八景,主要内容包括规划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邵阳民俗文化特色饮食一条街,宝庆古城墙等。建设八座特色桥梁,形成一桥一景。不久的将来,古城宝庆,必将是“满眼新景入画来”。
【链接】
何斌阳,湖南邵阳人,1944出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昭陵书画院院长,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羽毛画传承人。1975年所作羽毛画《红军当年过此山》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获优秀奖;1977年创制的立体羽毛工艺品——羽毛蝴蝶,以其造型别致、色彩绚丽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欧美及世界各国,并获全国工艺美术铜奖;2012年,羽毛画《家园》获全国农业休闲创意展中南赛区金奖。代表作有《重返前线》《几度风云》《清泉石上流》《森林晓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