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海绵城市PPP 尝试中前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吉文惠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0月17日   第 18 版)

  编者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储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吸水、储水、净化水,并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绿化带、道路、湖泊与河道,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解决城市环保问题的当务之急。

  近日,2016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在南京举行。南京规划局市政规划处处长、研究员陈燕平在会上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陈燕平认为,应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海绵城市进展迅速,现已进入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实施阶段,未来市场容量不容小觑。目前,由于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经验,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有待完善,项目进展难以预估;PPP项目落地不达预期;海绵城市盈利形式单一,有待创新部分建筑公司杠杆过高导致经营困难等。

  海绵城市PPP需看清类别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但相较于海绵城市巨大的投资额,仅靠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试点设立初期,中央政府便鼓励采用PPP 模式,利用社会资本助力海绵城市发展。到2020年预计完成1224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设建设成本按1—1.5亿每平方公里计算,则2015至2020年全国需要投入12245至18367亿建设海绵城市,2015至2020年6年的平均每年需投资约2040至3061亿。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PPP研究中心王守清教授指出,PPP可以应用于海绵城市,但不那么容易。海绵城市其绝大多数项目是非经营性或准经营性项目,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他认为一个项目要应用PPP,关键看是否可明确项目的4个方面:边界范围、产出要求、绩效指标、收益来源,对海绵城市项目而言,就是政府付费、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如果不能明确这4方面的项目,应用PPP会较难或效率不高。

  海绵城市可分为两类:一是蓄水保水排水的绿地、湿地、流域等;二是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的治理和利用。王守清表示,由于第一类项目因四个方面难明确,应用PPP很难;而第二类的四个方面较明确,甚至可定量,容易应用PPP。

  王守清指出,第一类项目对投资者的整体规划、集成设计和优化很重要,应交给央企、国企牵头的优势互补股东组成的联合体,有全方位全过程集成优化能力,容易提高整体效率,也可避免因4个不明确而产生的争议,毕竟央企、国企与政府主要诉求接近。第二类项目的4个方面都较明确,可以交给单个投资者甚至民企,只要有资金、有技术、有建设运营能力即可。因此,现在海绵城市PPP有些进展但肯定没有绝大多数人期望的大,甚至可以说比较缓慢,但仍然要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因此,有专家认为,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告诉大众,海绵城市并不能彻底让内涝消失,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

  东方园林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何巧女表示,未来要用20年的时间进行园林规划。充分借鉴多年园林建设经验,实现海绵城市PPP项目落地。

  目前,一些企业对于海绵城市PPP的尝试从未停止。北京常式鸿图集团投行部经理于昊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PPP在海绵城市投入的并不多,但是在园林行业,国内上市公司如东方园林等在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方面具有足够资质,这些企业PPP经验丰富,在承接海绵城市PPP项目中具有较大优势。投资的政府企业对当地绿化及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许多成绩,因此,其他助力海绵城市建设的中小项目也会越来越多。

  海绵城市新城旧城思路有别

  海绵城市建设,资金与盈利是关键问题,而在建设过程中,科学而可持续的规划也更为重要。

  业内专家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规划的编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首先,要编制的是城市的水系规划,实施河道环境整治,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严格城市蓝线管理,恢复或保持坑塘、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禁止填湖填河造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保护山水林田湖自然本底;重视滨水绿廊建设,强化河湖水体和岸坡生态化处理。其次是绿地系统规划,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等要求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调蓄、净化雨水等功能,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提升公园绿地蓄水、净水能力。此外,还需要编制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供节水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专项规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专家组认为,建设海绵城市的工作思路应该是针对现状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途径,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有限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更要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总体目标,并结合城市开发区域或项目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控制指标,进行水系统、排水防涝系统、供水节水系统、园林绿化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海绵城市的专题研究,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在完善技术标准方面,需重点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关工程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标准图集,指导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海绵城市PPP 尝试中前行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