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0月03日 星期一

创新驱动需要解决的六个问题

■厉以宁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0月03日   第 27 版)

  编者按

  2016年9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做了精彩演讲。本文是本报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旨在让更多企业家了解厉教授对创新驱动的真知卓见,在企业发展中主动融入创动驱动发展大势之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的关键在哪里?

  在20世纪的一百年当中,流行最广并且现在还在用的经济学俗语是什么呢?全世界公认是创新。创新一般被认为是企业家的事情,但不能离开科学家、发明家,这是两个过程。重大发明是科学家的事情,是实验室的事情,但企业家的任务在哪里?就在把科学家的发明引进到社会经济当中来。有的科学家可以兼企业家,但一般科学家和企业家是分工的。

  创新实际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制度创新,另一部分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跟技术创新的区别在哪里?制度创新的收益跟成本是不对称的,而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收益实际上是均衡的。如果搞一个制度创新,成本可能会无限大,为什么成本会无限大?就因为有冒生命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技术创新可能有专利权和收益,而制度创新是没有专利权的。

  可以举一个中国的例子来说。1979年以后,中国农村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个制度创新,改变了人民公社的生产生存模式。合作社在当时也是冒风险的,虽然中央肯定了它的产业合作,但它的收益和成本是不对称的,它没有专利。所以,实行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们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去参观的时候,发现人们可以吃饱肚子了,但房子破破烂烂,也没有路。为什么?因为他们只知道种粮食。后来,张家港学了他们的经验,搞乡镇企业富了起来,而小岗村没有搞,还是种田,所以还是穷。技术创新与之不同,技术创新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货币和时间,但如果成功后,它的收益就有了,它有专利权——专利权可能是在若干年内都享有的权利。这就是制度创新跟科技创新的不同。

  谈到这个问题,光谈企业家,不谈发明家和科学家是不行的,这里需要二者结合的平台。没有平台,企业家和科学家怎么把发明推到经济当中去呢?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模式。创新是要冒风险的,科技创新也要冒风险,因为它最后的生命是事后才有的,它的利润率是事后才有的。因此,冒风险,一定要懂得在市场经济中如何逃避风险,这是每个人、每个企业家、每个搞创新的人都应该注意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森林里游走相遇,忽然听到老虎叫。老虎要来了,怎么办?其中一个人就往前跑,而另外一个人不慌不忙坐在地下,把鞋脱了,换上运动鞋。往前跑的那个人叫另外一个人快跑,老虎要来了。而另外一个人说:“你跑有什么用,老虎跑得比人快。”“那你换鞋做什么?”往前跑的人问。“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另外一个人答道。所以,企业家要知道,市场上要冒风险的,但你要有各种办法来回避风险。

  企业家最大的功能是将发明创造引入经济领域,使其产生作用。这里有一个重点,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在MBA课程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

  一个生产木头梳子的工厂找了四个推销员,让他们各自带着样品去指定的和尚庙里推销梳子。晚上,第一个推销员回来了,一把没有推销掉,原因是和尚说其是光头,要梳子无用。第二个推销员回来了,推销了好几十把。他对和尚说,梳子梳头是第一功能,但还有其他功能,经常用木头梳子刮刮头皮,可以明目、清脑、美容、养颜。木头梳子还有这么好的作用,就推销了几十把。第三个推销员回来了,推销了好几百把。他到庙里仔细考察一番后,发现很多香客磕头时,头发和身上沾了香灰,于是他就去找了方丈。他对方丈说,您的香客非常虔诚,您要多关心他们。每天早上,您可以在每个佛堂前面放几把梳子,给香客们梳梳头,积累功德,况且梳子很便宜。第四个推销员回来了,推销了好几千把。为什么推销了那么多呢?原来,他直接找了方丈,对方丈说:“有人经常给你捐钱,给你送礼,你要有礼品回赠给人家。什么礼品最好?木头梳子是最好的礼品。”方丈笑了:“谁要木头梳子?”他说:“你把木头梳子的两面刻上字,正面把庙里最好的对联刻上,反面写几个字,例如‘日行一善,积善为本’,佛在心中,人家当作纪念品就留下了。”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创造的关键在于增加产品的新功能。产品增加新品种,旧产品增加新功能,这就是市场可创造。

  创新主体是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在日本、德国,起初的大工业化多是政府投资,因为企业家数量少而且没有多少钱,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待真正有了市场经济,政府则是引领、帮助、支持企业家创新,创新主体是企业家。

  企业家能够发现利润在什么地方,但其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有眼光,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潜在盈利机会;第二个条件是有胆量,对于好的机会,敢于冒风险,敢于去投资;第三个条件是有组织能力,即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的能力——第三个条件是当初教科书上写的,现在不够了,现在的组织能力是指对每一个企业信息量的重新组合。

  对现在的企业家来说,要打破从前的看法。从前,有一句格言很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经济学普遍认为这不够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者能成功吗?如果你的思路不改变,你的方法还是旧的,想法都不对的话,怎么失败也不会成功。所以,唯一可能,成功是成功之母。你必须大胆地创新成功,小成功积累为大成功。这些观念都告诉我们怎样能够把创新搞好。

  融资有哪些新方法?

  企业家普遍说融资太难,这是事实,但融资能不能找到新办法,这是需要探讨的。PPP模式在国外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我国现在正在开始使用,这就给我们的融资带来很大好处。现在的承包制和过去的承包制不一样了:过去,承包需要抵押物,这个可以,但这还不够;现在,政府找人来承包,承包不以工程完结为结束,而要经营一段,即你不但要承包,还要保证在建成以后再经营一段。经营一段以后,企业就改成股份制企业,银行贷款转股了,私人企业就投资了。

  社会企业在19世纪的英国就开始有了,现在的美国、欧洲都有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是非盈利性的行业,它可以赚点钱,但利润是有限的,而且不以分红为目的,赚点钱主要是投入到公益事业。比如,国外的养老院就是社会企业,养老院可以赚钱,但赚钱是用于发展养老院,它是公益性的。中国也在搞社会企业,但要先立法,因为不立法就乱了。先立法,这样我们对当前的经营问题就有信心。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发展科技。这如何讲?我们先从英国谈起,英国工业化开始的时候,劳动力从哪里来?农村。农民不种田,来到城里,夫妻是分居的,而外国人认为夫妻分居是不行的。男的进城,主要是干粗活,而妇女进城,没有职业,因此家里生活很困难。男的挣钱不多,如何促进妇女就业?于是发明了缝纫机。每家租一个缝纫机或者买一个缝纫机,妇女就可以工作——替人家做衣服、绣花边,很多工厂也招缝纫机女工。所以,解决大量妇女人口就业问题,就是利用了当时最新的科技——缝纫机。

  到了工业化中期的时候,就业问题怎么解决?用电。电刚出来的时候,小企业的老板们吓坏了,要用电了,他们还在烧煤,谈何竞争?结果电很快普及了,普及以后,大量的小工厂就起来了。在西欧国家,蓝领中产阶级从哪里来?就是用电了以后形成的。可以说,用缝纫机解决了妇女就业,用电形成了蓝领中产阶级。

  到了工业化后期,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举个例子,在中国,网上购物就成就了众多的送货员,送货员在全国成为庞大的就业人员,就业问题就是这么解决的。

  经济如何发展?

  经济发展是无声无息的。正因为如此,1979年农业开始实行承包的时候,当时还有争论,慢慢才推广,而有的地方就不采用。过了几年,大家回头一看,我们的经济已经无声无息地发展了一大步,怎么发展了一大步?实行承包以后,劳动力增加,乡镇企业起来了,农民搞养殖了,鸡鸭鱼肉有了,粮票肉票全取消了。再看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无声无息地出现了大量的科技企业、民营企业,此同时,出现了个词,叫做“92派”。什么是“92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原来在体制内工作的一些有学历又能干的年轻人出来办企业了。所以,经济发展是无声无息在变。

  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大变化是土地确权——农民有了产权。嘉兴市政府土地确权前,嘉兴城乡人均收入之比是3.1:1,确权之后是1.9:1,主要是农民收入提高了。嘉兴农民的收入为什么提高?第一,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增加了,也更安心了。因为他们的土地没有人来圈占了,房子也不能撤掉了,政府要征用,先和他们谈,他们同意才行。第二,土地流转了,出去打工的人多了,那么田地谁来耕种?安徽人来种。可见,田地总有人耕种,但土地在确权。

  中国现在也在进行户口一元化,这是件大事情。多年以来,为什么农民进城后不能融入到城市社会?就是因为两种户口,这个问题现在开始发生变化了。一元化是什么方式?两种方式。一是大城市采取积分落户制。对此,上海人很紧张,为什么上海人很紧张?上海制造业的工人多是外来人口,他们来上海二三十年了,但是其家属跟本人都没有户口,浙江就把他们挖走了。如果这些人全走了,那上海的制造业怎么办?结果就想出了积分制,现在积分制在全国大城市都推广了。二是在农村分区推进新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保障区域一体化。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未来的变化是靠无声无息的改革。

  创新需要何种思维?

  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发明家,都应该有超前思维。以就业为例,现在的就业和从前不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大量的就业是合同制,不要办公室,不要厂房,我给你订合同,你帮我完成软件接入。

  再如,到2050年,我们的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或许你很难想象,到那时,人们身上无需带钞票。而对于要不要小汽车,有两种观点:一种就是以方便为主,要买小汽车,以便接送孩子、上班;另外有一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阔气而买名牌车,但大多数人都不要买车,手一招,车就来了。那个时候,农民干什么?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一元化的户口,就是把农民做成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中国现在有了家庭农场主,家庭农场实际上是中国农民的希望。

  总之,社会一直在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企业家和发明家都应该有超前的意识。

创新驱动需要解决的六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