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0月03日 星期一

勿让飞涨的房价扰乱判断

■郭立琦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0月03日   第 02 版)

  日前,朋友圈流传着一张2016十大败家排行榜和十大兴家排行榜。败家前十位分别是:卖房创业、卖房炒股、炒股、创业、吸毒、炒期货、赌博、买理财及P2P、养宠物、淘宝,而兴家的前十位,清一色是买房,从北京到郑州。

  虽有调侃意味,但从8月开始一路高歌的房价确实在这渐凉的日子里烘热了人们的神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同比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的同比涨幅均超过20%。

  国庆前后,多个城市重启限购令,仅9月30日至10月2日短短3天时间,就有包括北京、苏州、成都在内的9个城市发布了新一轮调控政策,从购买条件到贷款额度进行购买限制,随之而来的是楼市“拐点”论,但不论业内人士如何从土地供应到货币发行、从租售比到股市投资、从地方财政到实业投资率,把房地产泡沫分析的头头是道,似乎都无法浇灭广大购房者一颗红心向房产的热情。

  购房者大致分为两类:刚需者和投资者。对住房有刚性需求的中低产群体,吃、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不论房价高或低都要得到保证,这部分人不会造成房价的高企。而投资群体,作为把房产作为一项大的理财投资,目的是低买高卖获取利益。有需求就有供应,但供需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市场才能有效发挥调节作用。市场其实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说总量是一定的,不会凭空出现多余的财富,那么一方多得的部分一定是另一方损失的部分。如果一部分人手中握有多套房产等待价格越升越高,另一部分人却是望房兴叹,两类人都对房子有着巨大渴求,又反过来对投资方向产生导向,钱大量流向地产,而其他实体经济开始萎靡,如果天平过度倾斜必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另外,目前80、90年代出生的人是买房需求和压力最大的群体,而作为独生子女的这两代人,如果算上父母留下的房子和自己购买的房子,一个家庭未来会有3套房产,有盈余就会想出售变现,但买房的需求量能有多大?毕竟,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楼市红利已经过了高峰,刚需群体的数量会进入一个平缓期。

  人人都知道房地产不是“日不落”行业,总归会走过它的“黄金时代”,但每个人都不愿相信这个“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有的想再赌一把,赢个体满钵满;有的急迫想要赶上最后一班车,担心房价一夜之间就绝尘而去。

  但即便是最权威的专家也无法准确预测,告诉你下一步的中国房价走势会怎样。只有当整个经济环境得以改善,人们不再把买房最为增值保险的最佳选择,愿意也敢于把钱用到其他领域,改变“一房独大”的局面,房价才能回归到正常的振幅内。

  落脚到个人,世上没有超级预言家,即便你拥有最专业的知识、最权威的信息、最灵敏的头脑,也无法做出长期预测,偶然性无处不在。

  所以在房子这件事上,不要做盲目预测,做准备。 

  (作者系中国城市报记者)

让文化自信内化为“城市自信”
不应把“空城”“鬼城”归结为大城市化
勿让飞涨的房价扰乱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