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义乌要素改革“精准扶企”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兴旺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9月26日   第 31 版)

  如何让要素资源更为高效利用?义乌今年修订了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集中有限的资源要素配置给经济效益好、亩产效益高、社会贡献大的优质企业,并通过对低效用地企业的实质性倒逼,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义乌一些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期将讲述要素改革为欧意、易开盖带来了什么?

  欧意“支点”撬动未来

  ■通讯员 蒋守洋

  目前,义乌正在全面深化工业经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以修订后的全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让义乌在要素改革领域进一步“精准化”。

  6月底,义乌评出了2015年度工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A类企业名单。浙江欧意智能厨房股份有限公司等90家企业被评定为A类企业,这也就意味着欧意将在税收、能源、环境、人才等资源要素配置上获得更多鼓励政策。

  以“智”取胜做智能专家

  欧意的当家人方志明1995年开始在义乌市场经销燃气灶、油烟机等厨房电器,2004年他在广东省建立起生产基地,2006年,欧意在义乌组建浙江欧意电器有限公司。之后,欧意位于义乌工业园区的新厂房也建成投产。同时,欧意电器升级为“欧意集团”,义乌随即成为集团总部。

  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厨房产品市场同比增速放缓,整个行业已不可抗拒的进入新常态,一切似乎变得扑朔迷离。但是换个方向思考,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欧意抓住了大浪淘沙的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智能产品已然成为当下各行业竞相追逐的“网红”领域。欧意将品牌定位从“中国高端一体化厨房领导者”升华到“中国智能厨房系统集成者”,以“智”取胜,更贴近市场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014年,方志明将广东的创新研发团队引入到义乌,组建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厨房产品体系,建立“欧意电器研究院”,并提出厨房一体化发展战略。“欧意电器”由此从1.0时代进入到2.0时代。在方志明看来,“厨卫行业马太效应愈发突出,欧意必须进一步转变思路,实行两条腿走路战略,走厨电智能一体化之路,真正打造现代智能厨房生活的服务专家。”

  欧意不仅拥有独立的国家级研发中心,同时还与欧洲顶级设计达成战略合作,精耕细作,两者齐头并进。十几年来,欧意累计了行业首创的高端智能热蒸洗吸油烟机、聚燃节能增氧鼓风燃气灶、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等200多项专利。

  如今,欧意的中国智能厨房研究院,正开展智能厨房电器领域的科技专项和关键技术攻关。下一步将依托“互联网+”技术,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厨房电气全产业链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支点”撬动的连锁反应

  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多大的变化,欧意正在做这个“支点”的一端。

  为了欧意的“智能梦”,方志明全力争取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支持,集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多媒体、大数据、3D打印、新材料等领域30多位专家参与“欧意智能厨房”研究工作。

  2015年8月,欧意商学院正式挂牌,一家企业为了全面推进人才开发和培养,专门建立全员人才化培训体系,并不多见。而这里,正是欧意企业文化导入、学习习惯培养、管理知识、人才加工的智力“黄埔军校”。

  去年下半年,欧意与中科院STS浙江中心共建“欧意智能厨房研究院”,“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名称的改变,实质上是一次技术创新的跳跃。”方志明表示,“智能厨房研究将致力于从多媒体应用、安全监控、家电控制等方面,推动厨房产品智能化,实现互联网、多媒体和高端科技与传统厨房电器等产品高度融合,谋求将‘欧意’打造成中国厨房智能化发展中心,将‘欧意电器工业园’打造成为‘智能厨房’生产基地。”

  要建基地,那得有地。得益于义乌资源要素改革举措和不俗的业绩,欧意于2014年成功取得一块60亩的工业用地。因为有了60亩土地,让方志明的欧意智创园有了脚踏实地的“底气”。

  去年9月,浙江欧意电器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股改,转型成为浙江欧意智能厨房股份有限公司。“股改成功,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发展战略,理清了公司治理结构。”方志明表示,股改至少盘活了5000多万元资金,而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引进更加先进的产品生产线。

  而随着义乌《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股改重组挂牌上市的十条意见(试行)》《关于减轻企业负担、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十条意见》《科技服务企业十条举措》等一连串政策的陆续推出,让越来越多的像欧意这样的企业走上了更加优质成长的道路。

  易开盖开出“名品”之花

  ■通讯员 楼雅琪

  每年的年中期间都是不少企业人才流动的高峰期,要如何留住人才自然也成了企业思考的问题。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这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超50%的工业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司面临的“头痛难题”。今年,易开盖实业公司董事长骆立波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骆立波说,义乌市给A类企业中前十二名的每个企业提供了一个在绣湖小学上学的名额,同时也提供了在易开盖周边学校上学的名额。这一举措为他们企业留住人才给了实实在在的助力 。

  资源要素 为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义乌深化资源要素改革,推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亩均效益”,分别评出A、B、C、D四类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等资源要素方面实行差别对待。

  “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实际上以前也在开展,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做这项工作,出台了一些新政策。”骆立波说。

  令骆立波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节期间出台的《关于印发减轻企业负担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十条意见(试行)》,提高A类企业抵押融资能力。“以前银行普遍采用担保的方式,出现很多问题,现在企业融资主要采用抵押的方式。而像A类企业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抵押给银行,抵押价值就低。分割之后抵押,抵押价值就往上升,这样就提高了A类企业抵押融资能力。”骆立波说,比如100亩的土地,整块抵押的评估价值可能只有50万元一亩,如果分割成一块块15亩的土地,评估价值就能提高到100万元甚至150万元一亩。

  科技转型 争创“三名”企业

  在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紧张的忙碌。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上半年易开盖的产量仍然以20%的速度上升,产值以10%的速度增长。目前,易开盖拥有每年50亿片食品易开盖和50亿片饮料易开盖的生产能力,同时占有全国食品易开盖三分之二左右的市场份额,食品易开盖的生产规模更是牢牢占据着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地位。

  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创办于1988年,先后从政府取得3块土地,共150亩左右,投资超过了10个亿的固定资产,每亩投资超过600万。2015年每亩税收超过60万。“义乌土地等资源要素很紧张,企业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资源有效利用,发挥最大亩产效益。”

  28年来,易开盖坚持“专业、专心、创新”不动摇,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积极在新材料、食品包材安全卫生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共计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95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6项。成功研发的“智能中转站”,每年为“易源科技”节省120万元的劳动力成本和32万元的能源消耗,劳动生产率达到17.6万人。

  骆立波表示,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还没有结束,在现有的土地上,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会继续投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义乌发展献力,争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培育企业。

义乌要素改革“精准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