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宝武合并” 掀开钢铁业“去产能”帷幕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9月26日   第 09 版)

  编者按

  9月22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吸收合并报告书》,这意味“宝武合并”正式落地,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钢铁上市公司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的“巨无霸”。在这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为目的的新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浪潮下,同属央企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能否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终于,在坊间流传许久的“宝武合并”变成了现实。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国务院国资委已于今年8月底通过了“宝武重组”方案,并已于9月初上报国务院。

  合并传言由来已久

  宝钢股份、武刚股份于6月29日同时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重组,即日起停盘,截至目前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已停盘近3个月。其实,早在2004年,邓崎琳接手武钢时就已开始流传“宝武重组”。武钢集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特大型钢企,每年的900万吨产能在业内仅属于中游水平,不到宝钢1/3,离一线钢企还有很大的距离。据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与宝钢重组,武钢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也许正因为如此,武钢管理层一直没有表现出配合的意思。

  眼下的这桩由政府主导的央企大合并让不少业内人士深感意外,“宝钢在并购重组上饱受拖累,当下并无同行业并购的内在动力,同时武钢作为2015年的‘亏损王’,负债率超过70%,宝钢此次的接盘未来风险不容小觑。”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为避免并购危机,武钢曾展开了大跃进式发展。在国内兼并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在国外投资了8做海外矿山,在广西防城港新建钢铁基地与宝钢湛江基地正面交锋。然而,武钢的跨越式发展换来的却是巨额亏损和裁员风波。随着邓崎琳落马,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空降武钢,再逢央企重组合并潮,为宝武重组创造了新的契机。

  据知情人士透露,6月16日,马国强曾在武钢股份召开的2015年股东大会上否认过合并传闻,因此,在数日后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的高层在接到国资委的正式通知时仍感意外,“通知没有商量的意思,就是直接告知国资委的决定,要求两家实施合并。”该知情人士说。一周后两家上市公司发布停牌重组公告,并成立合并方案起草工作组。

  依据国资委的要求,合并方案重点突出“去产能”,并细化到项目、措施和时间。据宝钢集团9月22日发布的《吸收合并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称,公司拟以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宝钢股份为此次合并的合并方暨存续方。

  根据《报告书》, 宝钢股份此次换股价格为4.60元/股,武钢股份换股价格为2.58元/股,由此确定武钢与宝钢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股武钢股份的股份可以换取0.56股宝钢股份的股份。

  在此次换股合并中,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股东发行股份的数量为56.53亿股。同时,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合并完成后,合并后上市公司股份总数为221.19亿股,宝钢集团持股比例为52.1%,武钢集团持有13.48%。

  多米诺骨牌效应再推钢企合并之路

  武钢宝钢合并的消息对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带动效应初显,市场预期钢铁业深度整合大幕将启,谁将成为下一个宝钢和武钢?

  其实,早在2005年至2009年,中国钢铁业已经经历了一波兼并重组高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由政府主导的重组案例是2005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本溪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建立鞍本钢铁集团。

  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同在辽宁省境内,两家直线距离仅为100公里左右。彼时,鞍钢和本钢的综合实力排在国内钢铁企业前十名,主体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称为“强强联合”。当时辽宁省方面乐观地展望,“到2010年,要把鞍本钢铁集团建设成年产3000万吨以上、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工业航母”。这一次典型的“拉郎配”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两家钢铁企业一直貌合神离、各自为政,所谓的“重组”和“强强联合”也仅是挂牌和合并统计数据。由于两家企业分属不同的管理层,人事调整和资产优化整合并没有完全触及。

  然而,在“宝武合并”的消息落实后,9月20日上午,深交所相继发布关于鞍钢股份(000898)、本钢板材(000761)股票临时停牌公告。临时停牌之前,有媒体曝出鞍钢、本钢将进入实质性重组阶段。业内相关人士曾向媒体透露,“宝武大合并之后,接下来应该是鞍钢和本钢”。

  “鞍本重组”再次被提上日程,没有宝武合并之前的多方揣测,而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每月谈”上透露的,他说:“国务院近期发布了主要针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46号文件——《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6月底正式开启的宝钢武钢重组,正是落实此份文件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的钢企重组将是鞍本钢铁重组的实质性推进。”  

  据悉,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推动新一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路径,即通过央企重组的带动作用,到2025年,使国内形成2-3家年产能8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6-8家年产能4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合并旨在提高行业集中度,使钢铁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集中到总产量的60%以上。

  国企合并担起“去产能”重任

  “去产能”作为今年中国经济调整的重要主题,钢铁、煤炭行业首当其冲。据公开数据,我国年内的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比较紧迫。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7月底全国钢铁行业去产能2126万吨,仅完成全年任务量的47%,这意味着在今年后5个月要完成比前7个月更多的任务。有消息称目前国家相关层面已成立部际联席会议组成了十个督查组,在全国开展对钢铁以及煤炭化解过剩产能的专项督查。

  就在宝钢、武钢宣布重组的当天,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回应媒体称,两家央企的合并目的是为了“去产能”。面对自上而下的压力,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对外宣布了各自“去产能”的目标:宝钢未来三年内压减产能920万吨;武钢今年退出炼钢产能442万吨、炼铁产能319万吨,涉及人员分流安置1万人左右……

  在过去的一年里,多起央企重组案例宣布或完成,2015年初南北车合并;2015年5月,国家核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重组合并;2016年2月,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重组合并;6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宣布重组;8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宣布重组……一系列的动作预示着新一轮的央企整合潮已到来。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近期的媒体通气会上透露,“还有几组央企重组工作正在酝酿之中,央企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此次宝武实现合并,央企数量即减至103家,离目标愈来愈接近。

  据相关报告显示,近一两年势必将成为我国钢铁行业整体优化布局的关键年份,钢铁行业公司的重组、搬迁大戏或许将会连续上演。目前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动作将借鉴国际经验,但又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特征。报告认为,目前A股33家钢铁企业依然会出现重组的情况,而只有产业集中度趋于合理,方能使得钢铁行业的相关政策得以更顺利推行。“目前而言,在第四季度钢铁行业的去产能任务依然面临不小压力,其结果直接决定国家去产能任务的完成比率。”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

  然而,央企合并是否能成为“鲶鱼”为“去产能”带来活力?很多受访者指出,强制央企国企重组的反作用,或导致垄断和政府干预的强化。但新一轮国企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正在出现某种断层:顶层设计目标不够清晰,企业态度观望,衔接上下的执行层面不知所往。“只有打破现有局面,规范顶层设计,才能跳出过去失败的怪圈,完成真正的‘去产能’任务。”分析人士说。

“宝武合并” 掀开钢铁业“去产能”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