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自行车共享可否填补“最后一公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迪 图/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9月12日   第 13 版)

  “小红车”和“小黄车”并停

  北大校园里学生使用“小黄车”出行

  近日,继网约出租车、私家车、巴士、摩的之后,“网约自行车”俨然成了新“网红”。

  不用办卡,用手机就可以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过程,日前,一家名为“摩拜单车”的企业宣布,网约自行车正式投入北京市场,在五环内全面铺开。

  摩拜单车和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最大区别就是不设固定停车桩和站点,用户通过APP可实时查看身边车辆,并且可通过二维码扫码快速开锁,使用后停放在任意公共停车区域即可。

  这款网约自行车凭借便捷操作和时尚的红色外观,一经面世,就立即成为城市出行的“宠儿”。而专家也表示,这种网约自行车一旦形成运营规模,有望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网红”优点多 但骑走很“费力”

  记者于几日前下载了此款APP,实名登记注册并交纳299元押金后,即可开始使用。搜索周边,APP会自动显示周边车辆及最近的车辆信息,用户可以提前15分钟预约,找到车辆后扫码骑走。收费标准按时长计算,每使用半小时,收费1元;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使用后只需将车锁上,APP就会结束扣费。

  与公共自行车对身份审核较为严格不同,网约自行车不需要办卡或者提交相关证件。但注册的时候需要写上真实姓名和正确的身份证号码。在结束骑行后,用户可以申请退还押金,这299元随即按原路径返还。

  记者体验后的感受首先是方便快捷,对于周围没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上班族来说,的确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而且整个过程也像是“寻宝探险”的游戏,有一定乐趣。

  但是,单车的缺点也不少。除了投放车辆较少外,记者发现最大的困扰是这款APP的内置地图没有步行导航功能,找车成了大问题。

  在停车问题上,摩拜单车要求不能停在小区,但记者在一次体验中就在小区内部找到了预约的单车。对于不熟悉周围环境的用户来说,确实可能出现找车时间超过骑车时间的情况。

  此外,在实际使用中,因为车身太重,骑起来很费力。据了解,摩拜单车在自行车技术上做了很多新改变。比如,车轮放弃了传统自行车32根辐条的设计,而采用汽车原理的五幅轮毂;车胎使用实心胎,不需要充气,也避免了爆胎的风险;同时,车身采用全铝锻造,预防运营一段时间后的车辆生锈影响使用;车辆用轴传动代替了链条,避免了传统自行车“掉链子”的问题。但这也同时导致车身重量翻倍,重达25公斤。“对于一个女生而言,骑几分钟就出汗了”。

  据了解,摩拜单车在今年4月已经在上海投入使用,车辆已达到1万辆,北京是该公司第二个进入的市场,已投入2000辆,目前运营区域主要为五环内。

  然而,摩拜如今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恶意损坏。此前,摩拜单车在上海投入的1万辆自行车,短短两个月,就已经有150辆左右的自行车遭到破坏。除了不按规则停放之外,自行车二维码被涂改、车座损坏、擅自上锁成为自己专用等现象,都很常见。在北京,由于刚刚投入运营,记者还未发现车辆有严重毁坏的痕迹。

  对于以上问题,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坦言,目前,他正在努力提高产品体验,下一代自行车推出时,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用户需要时间,也需要摩拜在技术和人力上继续投入。

  ofo专注校园市场

  与摩拜单车对应的是名为ofo的共享单车。其与摩拜单车设计理念类似,但使用范围限定在校园。2014年,ofo兴起于北大校园,主要为在校师生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

  用户在使用时,通过移动APP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密码解锁自行车,并可以将车骑去校内任意的地方,随时停放。另外,高校师生也可以共享出自己的自行车给ofo经营,从而获得所有ofo共享单车的免费使用权。他们推出的公用单车使用统一的黄色涂装,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小黄车”。

  记者于日前来到北大校园,发现教学楼、食堂前,随处可见“小黄车”的身影,不少学生骑着它穿行而过。“校外人员使用的话,一次30元,在校学生的话,一次只需几毛钱,也是计时收费。往返教学楼、食堂、宿舍很方便,比买车划算。”一名学生对记者表示。

  一名广东中山大学的入学新生也声称,自己刚“领养”了一辆“小黄车”,交纳350元押金,免费使用一年后,押金也会返还。被问及使用率时,他表示,上下课高峰期教学区经常没有车可骑。

  据了解,目前ofo已经拓展到全国20座城市,为预计超过300万大学生提供校园出行服务。

  自行车是国内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但修车烦、丢车多、找车难等一系列痛点始终伴随着学生。而学校也要划出很大的区域供自行车停放。自行车数量多、利用率低、处理废弃“僵尸车”等问题也一直是校园管理的“重头戏”。

  而ofo恰好完美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用“分享经济+智能硬件”的方式满足校园内“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表示,ofo小黄车目前专注校园市场,一方面因为校园用户群清晰且高素质,对自行车有刚需;另一方面,共享自行车的运营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校园中反而更容易形成商业闭环。ofo接下来的目标是拓展300家学校,最终在合适时机进入社会。

  而记者在北大校园门口也发现了排放整齐的摩拜单车,在校园内看到“小红车”和“小黄车”交错排放的情景。摩拜声称,已经开始涉足ofo所专注的校园市场。

  可见,摩拜单车和ofo火拼自行车共享的序幕已经拉开。

  而对于“网约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表示,这是针对绿色出行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与公共自行车比,这种模式会更加灵活,可能会成为公共自行车的一个补充,但前提是在形成一定规模、市民使用方便且规范化运营的基础上。”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汽车租赁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也声称,政府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发展自行车,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目前怀柔已经开始通过手机约车。城六区也正在对手机约车进行测试、试运行。未来,公共自行车也有望通过手机约车。但考虑到老年人和老用户的使用习惯,租车卡并不会取消,未来将和手机约车模式并存。

  短评

  今年8月中旬,摩拜单车宣布获得来自熊猫资本和愉悦资本的千万级别B轮融资。9月2日,校园自行车共享项目ofo也宣布获得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从汽车共享到自行车共享,“小红车”与“小黄车”似乎在演绎着滴滴和优步的故事,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战争已然打响。不管最后怎样,是相爱相杀出一个结果,还是滴滴依靠自己出行入口最大的优势,进入市场,终结“小红”,而目前,正如业内所说,“各家要做的只能是提升体验,蒙眼狂奔”。在此过程中,受益的仍然是广大消费者。

  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希望“小红”和“小黄”不要像滴滴、优步那样,疯狂烧钱、收割市场,齐齐将矛头对准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既然自行车共享的“初心”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那就尽可能将这一惠民服务做好做实。毕竟,双赢才是最好的局面。

自行车共享可否填补“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