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300余名专家齐聚湘江新区 论道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全亚军/整理 通讯员 董瑞 聂芳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8月22日   第 24 版)

  8月16日,“2016(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长沙开幕。大会以“绿色循环、包容韧性、和谐宜居”为主题,来自全球的300多位行业精英以主题报告、自由对话等形式,深入研讨城市发展与规划的主题和思路。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湖南省副省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剑飞,长沙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湖南省住建厅厅长蒋益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郭仁忠,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副主席、美国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创始人Richard Register等出席。开幕式暨主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主持。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是由住建部发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有关城市联合主办的重要国际性会议。首届大会于2006年举办,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国内城市规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峰论坛。本届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省住建厅、长沙市政府联合主办,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等承办。

  胡衡华在致辞时指出,近年来,长沙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体战略,抢抓“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科学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切实提升生态宜居品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的现代化大都市。胡衡华表示,长沙将用好用活本届大会的智力成果,将大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融入长沙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加快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长沙。

  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仇保兴、张剑飞、郭仁忠、俞孔坚、Richard Register分别作了《城市交通韧性五项准则》《中低速磁悬浮交通技术及其展望》《城市规划的数字化转型》《海绵城市与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充满机遇的时代》主题报告。

  在绿色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城市建设成兼容并蓄、韧性十足、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是本届大会讨论的焦点。

  8月16日下午至17日全天,大会集中召开19场分论坛,围绕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经验与范例、中外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等19个专题展开交流,探索业内关键问题的解决途径,勾勒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专家观点

  仇保兴

  应公平分配城市交通空间

  “所谓的韧性城市交通,指的是在众多干扰城市交通的因素下,交通系统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抗冲击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整恢复能力。”仇保兴在会上以“构建韧性城市交通五准则”为主题发表演讲。

  “韧性交通要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益的统一。”仇保兴说,“构建韧性城市交通五准则为多样性、模块化、高通量、需求侧管理、智慧化。”

  “城市交通空间是一种稀缺资源,应得到公平的分配,因此我们要构建韧性城市交通,必须要贯彻多样性原则。”仇保兴指出,实现交通工具多样性,也是贯彻多样化的一种体现,如让占地空间大的私家车与占地面积较少的自行车并存,使城市有限的交通空间量得到最大应用。“一辆自行车占的空间,只有一辆私家车的1/20,20辆自行车占用的空间才顶一辆小轿车。”仇保兴说。

  针对大城市拥堵问题,仇保兴认为应从需求侧进行相关管理。“比如可以提高停车费,增加公交专用道与步行街,按‘单双号’或不同编号车牌控制出行等。”仇保兴强调,需求侧管理着眼于减量化、绿色化,是提升城市交通韧性的捷径。

  仇保兴指出,智慧化交通着眼于“多用信息,少走冤枉路”,使每个出行者“掌控全局”,也使多样化城市交通设施与市民构成自组织的韧性整体。

  郭仁忠

  城市规划应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没有人否定城市规划的作用,但很多城市问题有规划的影子。”在论坛上,郭仁忠以“城市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为题作主题演讲。他说,城市问题错综复杂,规划不能解决城市的所有问题,但是应当承认,城市规划确实存在问题,解决规划问题,有助于解决城市问题。

  “庙堂很高,门槛很低;创意充盈,理据欠缺;理想丰满,落地艰难。”郭仁忠说。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科学性、连续性PK周期性、层际约束、内部融合、外部协调等问题。郭仁忠认为,城市快速发展,没有人可以预测20年后城市的样子,城市规划应该向数字化方向转型,这是现实需求,也是未来趋势。“转型不是以计算机取代规划师,而是以计算机辅助规划师,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思想和创意无法数字化”郭仁忠说。“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变得更智慧、灵动,更需要规划的掌控,但可能不再是周期性的修编,而是连续性引航。”

  张剑飞

  国内多个城市正规划建磁浮快线

  “自2006年420米中低速磁浮试验线成功修建后,国内先后建成3条中低速磁浮工程试验线。2013年,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试验近3万公里,达到工程化水平,标志着湖南掌握了中低速磁浮车辆核心技术。”张剑飞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国中低速磁悬浮交通技术,他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的大背景下,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已落户长沙。

  “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构建了中部地区‘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同时作为自主创新的‘首台套’工程,还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张剑飞说。长沙磁浮快线不仅展示了中国磁浮交通系统设计、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的能力,还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示范性作用。

  对于目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诸多难题,张剑飞认为,磁浮交通自身拥有巨大优势可以予以破解。“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看,磁浮交通除具有普通轨道交通特点外,还具有占地少、适应强、噪声低、投资省等优势,能全面应用到城市繁华区、旅游风景区、交通枢纽之间点对点的连接、二三线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客运线等范围领域。”

  张剑飞介绍,截至目前,长沙磁浮快线已顺利运营3个多月,日均运营人流量超8000人次。目前国内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磁浮快线,湖南的第二条磁浮线路也正在规划当中。

  俞孔坚

  建设海绵城市促进城市生态发展

  一到暴雨时节,雨水无处可去,城市内涝成为国内不少城市的“通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果一座城市10%的绿地拿来做海绵城市,就能很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俞孔坚认为,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有利于城市生态保护,提升城市品质,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俞孔坚介绍,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他提出,解决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跨尺度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绿色海绵,提供综合生态系统服务。

  俞孔坚说,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旱涝问题,还能缓解地下水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海绵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自然的生态系统。”俞孔坚指出,海绵系统需要依靠人工打造,为建设美好生态城市,湖南、长沙乃至全国各个城市都应当积极打造海绵系统,建设海绵城市。

300余名专家齐聚湘江新区 论道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