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深圳蜕变记

“山寨之都”到“创新之城”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兴旺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8月22日   第 16 版)

  2006年,汪滔拉上几个同学在深圳一所公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创业前几年,搞研发、跑展会、找市场是这些年轻人的主要工作。2011至2015年,大疆在全球的销售额增加了近100倍,创造了消费级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

  在深圳,像大疆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胜枚举。截至目前,深圳拥有3万多家科技型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有5524家。华为、中兴、大疆创新、光峰光电、柔宇科技、海能达等一批研发驱动型企业,正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走在世界科技创新的时代前沿。

  名企非一夜涌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不是一夜之间涌现出来的,它是长期改革开放,市场化、法制化的一个结果。”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很多企业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有一些企业是在2000年以后发展壮大的。

  以华为为例。1987年,任正非集资21000元创立华为公司;2014年,在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中,华为跻身第94位,为我国实现了零的突破。

  “市场化就意味着不是靠政府管出来的,政府只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郭万达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的市场经济发展比内地早,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早在1987年,深圳率先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技术要素入股和参与分配。正是政策的创新改变了任正非这些创业者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又围绕人才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全国第一个技术分红的法规、第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的法规。

  “深圳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宽容的环境,用市场驱动,以需求导向,这个生命力是很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对中国城市报记者分析道。

  在郭万达看来,以前深圳靠加工、模仿即“三来一补”,带来了产业配套环境。“如果没有配套、没有上下游,哪来这么多企业。”

  产业链是深圳的优势。6月份,大疆创新副总裁、公关总监王帆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立足深圳、背靠珠三角这一供应链成熟的产业区域,也是大疆能够以最快速度、合适成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终端产品并送往世界各地的先天优势。这使得大疆能将无人机多项关键技术整合起来并保持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位。

  人才支撑深圳转型

  “三来一补”让深圳曾有“山寨之都”的称号。不过,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么多年代工学习成长的过程,让深圳积累了原始的资本和技术。“等到积累的程度由量变到质变之后,就产生了自主创新能力,这种优势是很多城市不具备的。”

  对此,魏际刚认为,深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这样就在不同时期把握住了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

  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三天一层楼”的传奇,让深圳举世瞩目;在深圳蛇口一直矗立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更代表着“深圳速度”。

  但是,2010年,深圳人均GDP超过1.4万美元,深圳市委、市政府认为深圳已进入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变的时期,必须走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之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

  201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发布,要求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

  深圳市市长许勤说,当时深圳有两种危险,一是受生产要素制约退化成一个消费型城市;二是穿旧鞋走老路,大规模增加传统产业投资,这可能赢得一时,但最终会“用现在的掌声招致未来的骂声”。

  “人才是第一资源,任何竞争最后都归结于人。”许勤说,真正要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支撑。

  “高新技术企业有很多企业家,企业家不是靠文凭的,要敢冒险和创新。”郭万达认为,创新靠企业家和创新人才,这两类人促进了深圳发展。

  为吸引海外人才来深创业,2011年4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以及高层次人才的确认办法、认定标准、享受待遇、专项资助、团队评定办法5个配套文件,迈出了在“海外引智”上的全新一步。

  据统计,2011—2015年,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认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已累计达1364人。

  创新路直面两大挑战

  政策的优势,人才的涌入,让深圳有了创新的氛围。“作为创新之都,深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样的气氛鼓励所有企业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王帆说。

  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0万大关,达105481件;深圳国内发明专利授权达16957件,同比增长40.84%,平均一天就有约46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截至2015年底,深圳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83903件,专利密度已达到每万人73.74件,居全国各大中城市榜首。不仅如此,从全球知识产权优势来看,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12年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15年达到13308件,占国内企业和个人申请总量的46.86%。

  创新,还是要靠创新。2015年5月,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说,“深圳要不断强化创新基因、创新优势,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不过,走在创新型城市的路上,深圳还有不少挑战。郭万达认为,第一个挑战是土地价格、房价上涨带来的高成本。

  “这么高的房价,即便是华为和腾讯的员工也买不起深圳的房子。”孙不熟认为,房价太高,造成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此外,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的专家均表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是深圳创新发展的短板。

  “虽然深圳靠制度和政策优势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但仍然不能沾沾自喜。”孙不熟指出,一旦成本上升了,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失去了,就很难吸引人才。深圳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才培训生态系统。

  为补齐短板,深圳市正在实施高校卓越发展计划,全面推进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技术大学筹建,力争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招生。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深圳计划经过10年努力,建设20所高校,在校生约20万人,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针对高房价问题,深圳出台《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十三五”期间,深圳将供应约30万套人才住房。

  《若干措施》明确取消了人才申请轮候公共租赁住房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给予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等。

  目前,大疆只有一个,不过深圳会涌现出千万个“大疆”。深圳市明确,到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0家。这为深圳提出了一个目标。

“山寨之都”到“创新之城”
大胆闯,大胆试,深圳才能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