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谏言空气源热泵供热产业发展

■房庆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8月22日   第 02 版)

  虽然空气源热泵供热产业的市场规模在逐年攀升,但在总体的供热产业,无论是生活热水、供暖还是在工农业的烘干、干燥应用中所占比例都很小。现从行业现状出发提出五点建议:

  首先,建议国家将空气源热泵供热产品都列入可再生能源设备范围,明确核算办法,落实鼓励措施。欧洲和日本都已经在2009年出台法令,将空气热能及利用空气热能的热泵技术列入可再生能源的范围,并给予支持和补贴。我国目前在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邯郸市等部分省市,陆续有地方人大和住建委等部门,将空气源热泵及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列入可再生能源范畴。

  2015年,住建部发布了《空气热能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的指导手册》首次对空气热能的属性,可利用量等进行了研究和定义,并提出建议将制取生活热水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机)纳入到可再生能源设备范畴,并纳入到可再生能源贡献量的核算之中。

  但目前,在全国人大立法和国家能源政策和管理机构层面还欠缺相关的政策和依据。同时,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暖系统,空气源热泵的工农业应用都还没有被认可纳入到可再生能源的范畴之中。

  其次,建议国家标准委、全国能标委等部门尽快开展制定多种热水设备统一的能效标准和标识。目前我国的能效标准体系,虽然已经对常规的四种热水器,包括储水式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和热泵热水器,分别制定了能效标准和标识,但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四种能效评价方式,对于类似用途的热水器产品,一般消费者无法从能效标识中简单判断哪种更加节能。

  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相关技术评价标准的制定,希望加快这项工作,并尽快落实相对应的强制性能效标准和标识政策。

  第三,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空气源供热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由于空气源热泵供热产品应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部分标准和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比如,目前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应用方面,还缺乏行业或者国家级的技术应用规程,在供热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中,还缺乏对应的依据。

  第四,从多方面提升全社会对空气源热泵技术的认知。当前广大消费者对空气源热泵技术的认知非常有限,很多消费者都没有听说过这一能效率高达300%-400%的产品。建议相关部门向大众宣传这一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提升大众对这一技术的认知和认可度。

  第五,设立“空气源热泵技术创新工作组”,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我国空气源热泵适用地区大多位于结霜区域,除霜控制逻辑、蓄热除霜、不停机除霜甚至无霜涂层等技术需要行业联合进行系统研究和攻关。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二氧化碳热泵可用零部件供应商和零部件规格少,造成成本上升,整机成本高昂。二氧化碳热泵技术的研发,涉及压缩机、换热器、系统制造、售后安装等多个方面,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建议建立“空气源热泵技术创新工作组”的方式,可以联合行业技术资源,更好促进产业发展。

  (作者系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热泵产业联盟理事长)

尊重自然是城市化建设的不二法则
利用空气源热泵解决北方冬季雾霾
谏言空气源热泵供热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