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别再因一个字 让老百姓跑断腿

到底是高平还是高坪?

■周志懿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8月15日   第 23 版)

  近日,一位老乡在老家湖南省隆回县高平文昌会会员群的建议引起轩然大波。该老乡主要针对家乡高平在地名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一致的情况,强烈呼吁隆回县高平镇政府牵头将镇内所辖单位名称统一改称高平。

  为何会有此提议?这事还得从1995年隆回县撤区并乡建镇时说起。当时,隆回县所有十个区撤区建镇,将罗洪、孟公两乡合并为罗洪乡,再将颜公、大桥、马落、候田四个乡合并成高坪镇。请注意,此“高坪”为“坪”。然而,隆回县民政局于2004年7月编印的《隆回县行政区规划图》却将“坪”字的“土”字偏旁去掉而改为“平”字,并通知当时的高坪镇人民政府及所属的“所、站、办、院、校……”一律将公章和招牌全部改正过来。于是“高坪镇”又变成了“高平镇”。

  关于高平的来历与演变过程,当地一位叫袁征凯的老人专门在《邵阳文史》上刊发过文章进行了说明。老人的主要观点是,从高平历史及许多古籍看,高平一直就叫“高平”而不是“高坪”。如《宝庆府志》有记载:

  “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昭陵置高平县,县治在今小坳村的古县场。”

  另有《宝庆府志·藩封》称,晋武帝司马炎避其父昭之讳,改昭陵为邵陵,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二年(公元324年),封南书令郄鉴为高平县候。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派南昌人文斤为高平县令,政尚慈惠,民甚德之。南北朝宋武帝刘骏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封胡思为高平县男。隋朝杨坚文帝十年(公元599年),废邵陵郡,改邵陵为邵阳属长沙郡,撤去邵陵、夫夷、都梁、高平诸县称,统属邵阳县。

  《宝庆府志·唐》载:“唐代德宗李适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1年),封其子高平郡王约为邵王。”

  可见直到唐代,高平虽已撤县,但作为封地仍然继续存在,高平从立县到撤县共计333年(公元266年—公元599年)。

  另一证据是清朝道光年间境内罗洪的邹文苏著有《高平考》,其子邹汉勋(叔绩)著有《南高平物产记》。1899年受戊戌变法影响,家乡有识之士李承靖、袁补之、邹改之等在所属十一村内募捐集资创办的学校也起名为“高平书院”,旋即改名为“高平学堂”。

  然而,若再作深入的调研,却也会发现并非所有的资料都支持袁老的这一说法。如目前保存最老的明代嘉靖年间的《新化县志》中,提到新化县“晋为高坪县,距今治一百里”。另在民间流传的一些典籍与族谱中,也均写为“高坪”。如康熙十二年《侯田永宁二都全书脚色族谱序》中,有“侯田发派,高坪居多”的说法。清道光十年的《周氏家谱》中,也提及始迁祖存仁公“擔落高坪”。可见,历史上的确也有“高坪”的说法存在。一般来说,官方正式文件基本俱做“高平”,而民间则习惯称于“高坪”者占多数。

  查阅最新的《汉语词典》,“平”,一般做动语与形容词,作名词用时,多指姓氏;而“坪”则为名词,主要用于地名的称呼。从这一点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历史上会有“高坪”的说法了,1995年撤区建镇时称为“高坪”也并非全无道理。

  在我个人看来,历史已经发生的事实就必须尊重。高平镇来源于古高平县,大量的典籍中均记载为“高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坪”的称谓与历史常规或说习惯叫法也是客观存在。两种称呼都是历史,都不容轻易否定。至于最终应该采取哪一个字,还需要参照国家关于地名的有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当地历史沿革、时代特点、社情民意等多方因素来考虑,并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最核心的是,如何让确定的地名既有利于保护地方历史文化,又能最大的有利于群众生活。现在的关键是,争论用哪个名字更正确已经毫无意义,既然政府已经明确将“高坪镇”改称为“高平镇”,那就只能严格按照“高平”这种称谓达成共识,进行统一行事了。

  遗憾的是,一方面政府在改名时民间调研不足,征求意见不充分,行事稍显简单独断;另一方面,“坪”改为“平”以后,相关政府部门消极作为,自2004年更名至今,整整12年,高坪镇里一些相关的职能单位依然未将“坪”字改过来。如果你现在去高坪镇政府大院,还会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办公室门口,却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称谓,如一边写着“隆回县司法局高平司法所”,另一边则挂着“隆回县高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老牌子;大门上高挂“隆回县高平镇人民政府”,进到大院里边,派出所门口却又挂着“高坪派出所”“高坪派出所户籍室”的醒目标识。

  别小看这一字之差,却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的烦恼。一位叫杨理根的律师称:“说起高平地名,我深有感触。现在户口本、身份证上是高坪,高平镇政府和所辖各村的印章又都是高平。高平与高坪,虽是一个偏旁之差,可出了隆回,别人不认为是同一个地方。我那年在珠海办一个工伤赔偿案,仅为了这个偏旁,在极尽解释无果后,又跑到公证处办了公证书才解决。”

  有一位老人提出的建议更让人忧虑。她说,即使户口本及身份证都跟着改过来,遗留的麻烦也远未结束。因为如果是用原来身份证办的任何事情均已录入网络系统,很多要岀示身份证的地方极有可能因地名一字之差而出麻烦。比如一切固定资产的产权、入职单位的所有待遇、退休后的社保,及所有纠纷的维权、孩子入园入学等,这些事情按现在的条件是如果碰到个办事较真的人肯定会让你跑断腿,而且能不能办成都难说。

  还有许多老乡纷纷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对家乡名字不统一的担心。

  国务院1986年1月23日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其中明确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应与当地地名统一。因此,当务之急是,当地政府应该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尽快想方设法将高平镇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及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资料中的“高平”两字完全统一,不要再出现同一地方两种叫法的情况,以免群众生活的不便。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在全党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深入推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谋事要实”,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心中有戒、心中有耻、心中有民。高平镇改名后,将各职能单位统一名称等类似的后续事项,正好是一面反映当地党员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与执政水准的镜子,能照射出相关领导干部是否能放下身段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真正做群众利益的代言人。真心希望当地政府尽快行动起来,以对党的高度忠诚与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调研群众需求,抓紧制订解决方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问题,再也不要让高平人民为一个“平”字来跑断腿了。

到底是高平还是高坪?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