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报记者:据了解,最近十几年墨脱县各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请您简述一下墨脱具体的成绩。
魏长旗:墨脱县长期以来受特殊自然、地理等条件的制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腹心地区严重滞后。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关键时期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经济社会进入有史以来最好最快发展时期,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批援墨工作队在坚持“援藏项目重民生,推动输血变造血”的指导思想和“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原则下,制定了民生援建、产业援建和智力援建3大类21个子项目的三年援藏项目规划,计划投资2亿元。通过积极筹措援藏资金,保障了1‰援藏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为更好地援助墨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动力。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4.16亿元,同比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6.31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国家投资达11.36亿元,同比增长27%;援藏投资达1.05亿元,同比增长15%;招商引资达3亿元,同比增长19%;民间投资达9000万元,同比增长3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27.9万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达7645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6217万元;税收收入达5015万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59元,同比增长12%。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144.5元,同比增长15%。粮油产量达5062吨,同比增长10%。但同时,墨脱依然存在着群众生活苦、生产条件差、小康建设难、社会事业发展慢、干群观念旧等问题。
中国城市报记者:墨脱县在新型城镇化方面进展如何?
魏长旗: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福祉,积极推进民生改善,科学统筹社会事业,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交通、水利、农田基础设施、能源、市政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县行政村用电覆盖率达74%,通水率100%,行政村电视信号覆盖率100%,电话通村率为100%,网络通乡率达到100%;全县公路里程为270.13公里,通乡公路通达率为75%、油路通畅率12.5%;通村公路通达率为46%、油路通畅率为2.2%。交通先行,充分发挥交通设施对县域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起推动作用。预计到2020年可基本建成对外畅通、内部便捷、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体系。
教育均衡发展也迈出新步伐,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方面,墨脱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12345”教育发展思路。首次在全县教育系统进行正规“统考”,促进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16名学生考入区内外重点高中;小学入学率为99.89%、巩固率为100%;中学入学率为99. 82%、巩固率为99.2%。医疗卫生方面,墨脱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工作水平和能力。农牧区医疗制度总基金到账479.63万元,参合率达100%;拨款家庭账户款125.6万元,大病统筹报销额达353.4万元。完成24名在编僧尼体检工作,完成率达100%。
我县顺利推进全县职工5项保险金收缴工作,参保人数达1.02万人次,共征缴保险费1519.44万元,参保率、征缴率均达100%;完成全县9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系统设备上线工作;投资184.35万元举办12项技能培训,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5120人、9000人次,平均每人创收约5300元,培训合格率达9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7%;新增“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确保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对全县公益性岗位进行全面规范整顿和人员补充,目前共有公益性岗位154人。
“十三五”期间,墨脱还将加快城区建设,营造舒适人居环境;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重点发展的建设思路,打造具有民族风情和门巴珞巴文化特色,彰显山水独特魅力的宜居宜游小城市,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切实抓好城区主要出入口节点、交通干线、主干道两侧、镇区主街道、公路沿线村屯、沿江和风景区外围风貌改造,展现城市新形象。重点完善县城的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加强城市主干交通网络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交通、居住和生活环境,拉开县城“一心、七区”县城框架。加快小集镇建设,重点打造背崩乡小集镇、德兴乡小集镇,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墨脱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通过小康示范村、民族文化村、特色小集镇、民族特色村寨等4种建设类型实现农村差异化发展。加快小康示范村建设进程,遵循“先易后难,整体铺开”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进一步提高德兴、贡日、墨脱3个小康示范村的建设水平。推进民俗文化村建设,通过完善水、电、路、气、讯、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重点建设巴日藏族和亚东门巴2个民俗文化村,修建民俗农家旅舍、民俗文化艺术展示厅、整治道路和村容村貌。打造民族特色村寨,重点建设背崩乡巴登村门巴族特色村寨、达木乡珞民族特色村寨。
中国城市报记者:我们知道青藏高原的生态是比较脆弱的,请问墨脱县是如何平衡生态与发展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魏长旗:我们一直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努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始终保持森林覆盖率达79.5%以上。现有国家重点公益林总面积603.27万亩,全额兑现2015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2916.55万元;积极推动义务植树造林和经济林木种植工作,共种植各类绿化树木和经济林木约22万株,新增造林面积约1497.19亩;有序推进总投资约达3399.86万元的林业棚户区改造、公益林专业管护站房建设等5个林业项目;正在编制《墨脱林业中长期规划》,已完成文本初稿。在多次对砂石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完善砂石资源管理办法,为防止生态破坏全面取缔了公路沿线的商业采砂,整治了砂石领域管理混乱现象。支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692万元,完善乡(镇)、村一级环保设施,提高了综合环境整治力度,米日村等5个行政村获得自治区生态村的命名;完成4个季度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监测和新增墨脱县农村(墨脱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总体评价结果为Ⅰ级。2015年,我县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获得了全区第二名,环境保护考核等次为良好,获得区市两级奖励资金共计220万元。
未来墨脱还将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强化对森林、湿地、草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推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开展森林植被、草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设监测站、配置设备,开展科研与监测工程。在达木核心区、南迦巴瓦核心区、德阳核心区和布裙湖核心区范围建设远距离在线视频监控系统。聘请专家开展大峡谷本地资源调查、建立野生动植物档案。
中国城市报记者:墨脱在发展中形成了哪些自身独有的经验与特色?
魏长旗:墨脱在立足于特有自然资源、基本县情,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以“企业+基地+农户”等一系列方式、方法,不断推进茶叶、黄酒、香蕉等特色产品深加工,切实拓宽群众经济收入渠道。同时大力开发能源,实现能源强县。积极推进雅江支流水电开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墨脱县水电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为增强粮食生产力,我们成功引进适合我县耕种的粮食新品种,玉米、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700斤,创我县历史新高。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始终坚持着力打造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底,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4293亩。为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投资20万元完成了《茶叶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并落实了《墨脱县茶叶基地后续管理规定》。为进一步推动特色产品精加工生产及销售工作,我县投资215.24万元用于玛迪村香蕉加工产业项目建设,预计投产后每年可创收56万元。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稳县。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
水电能源业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水电项目开发规划设计工作的要求,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华能公司、三峡集团的积极配合下,严格执行规划和勘察设计的标准、规范规程,切实做好小水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加大支援墨脱能源建设方面投入力度。重点做好白马西路河、金珠曲、嘎弄曲等流域水电规划与开发工作,至今,我县已建成水电站共有23座(其中:12座微型水电站),总投资达5.09亿元,总装机容量达到8255千瓦,县城用电覆盖率达87.5%,行政村用电覆盖率达74%。投资2.2亿元的墨脱县亚让电站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结束了墨脱严重缺电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