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

智慧停车能解决停车难吗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8月01日   第 18 版)

  童腾飞

  刘文海

  核心阅读

  停车尤其路侧停车和公共停车场应按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市场,进行设计市场准入、退出、取费、监督、奖惩机制,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对共性技术平台、支付渠道鼓励与成熟的第三方合作,让停车服务企业更多聚焦智能停车技术攻关、服务模式优化、市场推广等方面。

  互联网+停车需要这个产业链各方围绕解决用户和停车场的痛点进行持续合作。

  在停车行业经营资格管理上,不允许物业混营,配合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智慧停车的技术才会有真实需求。

  据2015年艾瑞发布的《“互联网+”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显示,以北上广深为例,四地的平均停车泊位缺口率为76.3%,每城至少有超过200万的车辆无正规车位可停。其中,停车位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占到了44.6%,只有7%智慧停车场可以有效解决部分泊车问题。那么,智慧停车为何难以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对此有何破解之道?中国城市报记者特约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童腾飞、停车宝COO&联合创始人刘文海二位专家予以解析。

  智能停车场系统不智能

  据西安某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的管理者高经理反映,当我们更换了一套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该系统除了实现车牌识别,不需取卡,以及显示剩余车位之外,并没有感受到有多智能。而且系统功能不稳定,车牌识别也屡屡出问题,功能都是标准化的,对我们并不适用,进出口依然拥堵,各个停车场之间的信息依然不通畅。

  专家点评

  童腾飞:该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不够好,应该由服务商优化软件系统,并完善出问题的快速解决功能,比如入口处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可以快速通行、手工录入,出口一旦出问题,可以手工查询、结算。

  此外,也可能与自动识别摄像头安放位置有关,摄像头应该安放在对各种车型车牌都可以全部拍摄到的位置。

  该停车系统在快速结算方面没有提及,这个需要各个城市总体安排快速结算方法,比如可以和ETC速通卡关联、或和签约银行卡关联,系统后台自动扣款,短信、微信等方式快速通知到车主,提高通行效率。

  刘文海:如果是专业厂商,功能稳定不存在缺陷。关键是解决出口拥堵,增加自助缴费、电子付费、预付费等功能。

  商业闭环使智慧停车企业不盈利

  “互联网+停车”城市的区块分割局面很容易形成,在杭州停车的人只会关心杭州的停法,对北京的停法不会有太大兴趣。并且,单个城市也有区块分割,比如杭州的停车产业被各物业公司、房产企业、停车线下管理公司、道闸生产厂商等瓜分,他们都想让停车成为自己的盈利渠道,形成自己的闭环,却使很多“互联网+停车”企业难以盈利,反而影响其投资智慧停车行业的积极性。

  专家点评:

  童腾飞:互联网+停车需要规模效益,企业小、市场分散、技术投入不足,必然造成在IT基础设施、云平台、支付系统、维护队伍等方面存在重复建设,没有规模经济,加上市场推广成本,更加难以盈利。

  停车尤其路侧停车和公共停车场应按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市场,进行设计市场准入、退出、取费、监督、奖惩机制,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对共性技术平台、支付渠道鼓励与成熟的第三方合作,让停车服务企业更多聚焦智能停车技术攻关、服务模式优化、市场推广等方面。

  如本地企业无法达到要求时,可以通过吸引有能力的外地企业与当地核心企业合资、合作联合推动智慧停车,不要武大郎开店,自身能力不行,还不开放市场。

  刘文海:可运营的停车网络是基础,这是每个从业者都要面对的挑战,即剩者为王是唯一的市场选择。

  据悉,由于投入成本高、获取停车场数据难度大等因素,停车企业获得B轮、C轮风投较难,而“互联网+停车”要产生大数据才能产生效益,客户不会因为一两个停车场下载APP,这件事并不具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成为“互联网+停车”的又一困局。

  专家点评:

  童腾飞:互联网+停车需要这个产业链各方围绕解决用户和停车场的痛点进行持续合作,如果只关注一个企业则很难做大做强。一是在停车设备上可以发展租赁服务业,比如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由于地少、每个停车点可停车位也少,他们就专门有租赁企业,方便租赁,当停车服务企业不用该设备就还给租赁企业。二是智慧停车解决方案中的云平台、支付等关键部分要评估自建还是合作,比如对技术难度大又不是停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云平台,自建周期长、日后维护人员队伍要求高,可以与市场成熟、便宜提供商合作;比如支付体系自己构建将非常复杂、周期长、金融政策也有不同限制,不如与百姓便捷使用的第三方企业合作,各地的交通卡、ETC、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三是在服务品牌、市场宣传推广方面可以采取加盟店、股份合作等方式,通过资本纽带,规范服务,做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调控作用,要搭建合作平台,通过政策、资金、标准要求等引导企业间合作。

  刘文海:商业模式意味着一个可参与、动态平衡的利益结构,B轮、C轮意味着这个商业模式可迅速增长。数据仅仅是形式,很多创业者的困局是常识出现问题。停车的资源属性和交通的公共参与本性,注定互联网+停车有广阔的未来。关键是面临迷雾谁有探索现实路径的决心。

  如何提高车位利用率

  据一项调查显示:城市一方面停车位不够用,一方面车位利用率低,目前国内的停车场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0-30%,越大的停车场利用率越低,资源严重浪费,这是城市管理者和停车场运营者都不愿看到的。国外发达国家的车位利用率可以到达60-80%。对此,智慧停车将有何用武之地?

  专家点评:

  童腾飞:停车位主要分为路侧停车场、封闭场所公共停车场、小区等私人机构停车场三种类型,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分别研究采取措施,甚至需要地方政策创新,提高停车场利用率。

  对路侧停车位一直是稀缺资源,要努力提高车位利用周转率,比如北京采取价格政策,使有需求的人才来停车;由于价格高,办完事情即会离开,深圳等地采取智慧路侧停车,提高车辆停放和离开时的支付效率。

  封闭式公共停车场,一方面制定服务其定位的政策,提高停车位利用率,比如停车设在城市边缘,作为P+R停车场,就应制定优化价格政策;另一方面就要大力使用智慧停车了,比如在城市核心区,可以考虑提供手机APP停车预约服务等。

  对小区等私人机构的停车场,一方面要制定鼓励复用的政策,另一方面就要引入第三方智慧停车服务企业代为运营此车位。有些地方鼓励小区分时向社会开放,即在上班时间,通过有偿方式让社会车辆停放,车位主人获得适当收益;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在下班后以合理价格向社会开放。

  刘文海:如果大家有金融混业的常识,就知道如果停车场隶属于物业产权和管理,将很难实现泊位利用率,其本质是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目标,他的第一经营目标一定是物业的需要。在停车行业经营资格管理上,不允许物业混营,配合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智慧停车的技术才会有真实需求。我们现在看到智慧停车的电子支付、预定、分享关键场景,可能连续延伸到SAAS、供应链整合、供应链金融、汽车后市场服务。

  编后

  2016年,“互联网+停车”行业压力依旧较大,由于行业大规模免费赠送和安装设备,将对传统智能停车设备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尽管目前“互联网+停车”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毋庸置疑,“互联网+停车”势必会将行业的发展推至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智慧停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即将到来。

智慧停车能解决停车难吗
互联网+智慧停车行业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