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连南接北 启东承西

“中三角”发挥优势 打造“第四极”

■中国城市报记者 赵争铮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7月25日   第 12 版)

  长沙 天心阁

  武汉 黄鹤楼

  南昌 滕王阁

  地处我国中部,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约31.7万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创造了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相当于整个日本面积的85%,德国面积的89%。

  2015年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规划》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丽中三角” 一卡通四城

  近日,“美丽中三角”旅游年卡已经到达第一批拥有者的手中。持有这张旅游年卡,即可游遍“中三角”美景,实现“一卡在手、玩转四城”。这是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城市合作推出的方案。据悉,四省会城市今后还将增加“美丽中三角”旅游年卡金融服务功能,完善旅游年卡“一卡通”支付体系,吸纳更多有品牌、大体量的旅游要素企业加盟,不断扩大旅游年卡“一卡通”使用范围和覆盖面;联合银行、高速公路管理等部门,扩充旅游年卡“一卡通”的ETC、加油等支付功能,

  “四省会城市将重点鼓励旅行社企业围绕着2.5天旅游方式,积极开发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南昌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共同打造红色教育、绿色生态、科普体验、休闲度假、医疗养生、考古发现、历史遗迹,宗教文化、野外探险等“美丽中三角”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四省会城市还将共同推进旅游手机APP建设,实现旅游导览图互享。

  一卡通四城,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它不仅为旅游者提供了方便,更体现了中三角地区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连南接北,启东承西,中三角是连接中国其他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的枢纽。地处中间部位,中三角内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内部发展、外部延伸都提供了动力和可能性。

  经济增长极 产业需互补

  《规划》中将“中三角”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将有利于推动该区域的联动发展,其中,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的地位将得到强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表示。

  放眼“中三角”,三个大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呈“品”字型分布,分别为三省的省会和中心城市,是三个都市圈的“首位城市”和“核心力量”;并以三核为心形成武汉都市圈、长沙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共三大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在各省的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均在60%以上,是带动周边地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是推动三省经济的发动机和“中部崛起”的增长极。

  另外,“中三角”还有“主轴成环,城市同带”的特征。以武汉—岳阳—长沙—南昌—九江—武汉之间的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部分长江水道构成横跨湘鄂赣三省的“环形”快速通道,成为三省生产力布局、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的主轴。

  坐拥良好区位,又得政策引导,“中三角”正遇发展良机。然而要获得良好的发展,还需要“中三角”内各个城市的共同努力。

  有专家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产业互补。中部三省均处于工业化中期,都需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同类相争,更为残酷激烈。在具体的产业方面,湘鄂赣三省都是主要以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等为主要产业,产业相似度超过了90%,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领域,更是产生直接竞争。武汉、长沙未来均计划成为中部车都。武汉的东风,神龙、本田为扛鼎品牌,是中国五大车都之一,而长沙则是北汽福田、广汽、大众等在中部的重要基地,未来亦将晋身中国车都之一,两地汽车产业,均已过千亿。南昌的江铃汽车产值也逼近千亿。

  湖南的战略重点,是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龙头是长株潭城市圈。目前,长株潭城市圈已经崛起为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圈相抗衡的中部三大城市圈之一,与武汉存在重大竞争。江西的战略重点,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乃至福建的产业转移,其龙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在部分产业领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因此,产业互补的调整是“中三角”的一项重要工作。

  打破利益“墙” 携手共前行

  从整个长江经济带来看,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表示,在公共服务、交通建设领域必须是一体化,不能有断头路;产业布局是差异化,各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要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把比较优势做大,形成竞争优势;协同包括利益的协同,不能只顾发展自己,同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也需要协同。

  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指出,长期以来,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区之间的相互分割,各自为战。打破利益“藩篱”,搞一体化,各地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借力、协同发展,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赢。“我相信,长江经济带上今后会有更多地方、更多企业、更多个人会突破‘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维,在互联互通中得到大发展。”他说。

  就“中三角”而言,虽然湖北、湖南、南昌三省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个国家战略绑在一起;但是各个省都有自己的雄心,都希望在这一战略中占据主动地位。此前,湖北虽拥有武汉,但是其经济总量曾长期屈居湖南之后,故武汉虽在中部最大,但是难以辐射和镇服湖南。最近几年,湖北发展迅速,其经济总量略超湖南。形成双雄争霸局面。2014年,武汉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名列全国第八,而长沙亦跃居全国第15位,南昌则位居第44位。未来,中部将成为中国国内产业转移的最大基地,这三大城市,亦将保持高速发展。如何变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是摆在几个城市面前的课题。

  要想打破利益之“墙”,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杨开忠说道,首先,要有开放合作的观念,这个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共享、越来越相互补充的世界,靠一个人、一个地方的力量,很难干成大事。第二,体制问题,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调节地区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加快推进上中下游的市场统一,统一市场的建设。第三,要紧紧抓住“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长江上中下游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实现互联互通。

“中三角”发挥优势 打造“第四极”